當前位置:上海古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3重組質粒是怎么篩選和鑒定的呢?
重組質粒的篩選是質粒構建的重要步驟,重組子是篩出來的,這個命題沒有問題。問題是關鍵步驟不在篩選。影響重組質粒構建效率的關鍵步驟在于酶切,不管是否是定向克隆還是非定向克隆。酶切的關鍵在于切干凈,*的酶切反應是成功的一半,尤其是載體的酶切。
1) 酶切反應的前提是對質粒載體的大致定量,一般大小的質粒(3-5kb)一次連接的用量在100ng左右,一般挖膠回收的損失在50%左右,為保證一次酶切反應可以進行至少三次連接,質粒載體的量在1微克左右較合適。太多的載體用量對酶切效率有負面影響,而太少的質粒載體不能保證實驗的需要。
2) 然后使用過量2倍以上的酶量進行反應(按照酶切時間一小時計算,酶活性單位的定義可以參見公司的目錄,一般一個單位的定義是指推薦條件下消化1微克的lambda DNA所需的酶量),反應時間2小時——過夜(不要超過10小時)。我們實驗室一般采用較長的酶切時間,沒有遇到過問題,但是也有實驗室酶切時間控制較嚴格。但是原則是質粒載體一定要酶切*。
3) 挖膠回收,現在很多的國產試劑盒可以保證50%以上的回收效率。采用低熔點膠或電洗脫也是很多實驗室的選擇。
4) 連接,關鍵點是載體和片斷的比例以及用量。對于定向克隆片斷與載體的摩爾比一半大于2,非定向克隆一般大于5-10。一般大小的質粒載體(3-5kb)一次連接的用量在100ng左右。膠回收后建議對載體和片斷進行定量。連接反應我們一般使用NEB的連接酶或Takara的ligation 試劑盒,這兩種產品允許快速連接。其它很多公司的普通連接酶也不錯。
5) 在影響克隆效率的諸多因素中酶切效率是為關鍵的步驟,因為酶切不*導致的空載體背景是絕大多數克隆操作失敗的原因,極少數酶切反應不*的產物可能在轉化后形成非常高的空載體背景。對于非定向克隆來說,堿性磷酸酶消化是另一非常關鍵的步驟,但是這也是在建立在酶切反應*的前提之下。
重組子篩選時,對于定向克隆我們一般挑取的菌斑數為4個,對于非定向克隆,我們一般挑取8個,如果篩不到重組子,我們一般從酶切載體開始重做,因為我們發現,4-8個菌落中挑不到重組子時,繼續篩選所費的努力通常得不償失。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