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記者:目前樂榮集團在自主知識產權方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堂輝博士:樂榮集團早在2005年就確立了強化技術研發和知識產權產出能力的培育和提升的發展戰略,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樂榮集團在國內同行中建立了指紋識別技術研發中心、光機電技術研發中心等,以先進的研發理念和不斷創新實踐行業潮流,特別是在生物識別領域掌握了諸多關鍵技術,形成了獨特的產品研發優勢。強大的研發能力不斷催生出一系列填補國內乃至國際同行技術的空白,并具有極強市場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例如2007年推出的防盜門專用指紋鎖就是采用公司自主研發的指紋識別算法技術。
本站記者:樂榮集團是如何進行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的維護和建設的呢?
張堂輝博士:知識產權工作在企業涉及許多部門,從申請、收集、分析、研究到新產品開發利用,從申請到實施創造利益等都不是一個部門或是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是公司各部門成員努力配合共同協作的結果。樂榮集團上至董事長,下至技術、財務等部門都很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并給予財力、物力、人力的充分支持,將知識產權作為公司核心業務之一來經營。在維權方面,樂榮主要通過知識產權部門及各地業務部門,加強對市場的監控,一旦發現產被侵犯,會在時間內向侵權方給予警告或起訴,有效維護公司利益。
權技術的侵犯有很多種情況,不同情況應對措施有所差異:
1.我們開發的一種技術,同業者通過購買產品,或者通過公開的文獻對產品進行分解和仿造,這一類常見的是外觀。對于這一類侵權,我們一般采取在必要的時候(競爭對手市場份額達到一定程度,并對我們產品造成影響的時候),果斷地采取法律的手段進行維權,聯合國家知識產權部門和執法機關進行打假。由于國家法律不夠健全,執法力度在各個地方也還有些差異,在使用這種手段的時候也需要仔細衡量各種代價。此外通過維權行動,也可以有效地作為一種宣傳途徑,通過媒體的力量來遏制對手的侵權行動。
2.對于核心的發明,我們要求在寫申請文檔的時候就要注意到一些技術防范的事情,要保證申請既能通過,又盡可能保留一些關鍵技術部分,不要讓對手輕易的通過公開的手段實現技術的仿造工作。此外,對于電子來產品,我們可以在關鍵的地方采用定制芯片加密的手段,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產品被仿造的難度。
3.核心技術侵權的方式可能是以內部員工流失帶走技術機密的方式發生。這就要求企業完善用人制度和保密制度。在公司內部首先要做好秘密技術的管理工作,不要讓無關的人員隨意能夠接觸到河心的技術。此外,對于核心技術人員,需要嚴格管理流程,及時做好技術資料的入庫和保存工作,注意信息技術的安全工作,要盡量避免技術通過拷貝,發郵件的方式泄密。平時注意關心他們的工作狀態,如果發現可能有跳槽跡象,要及時采取保密措施。而且從管理的角度上講,如果對于一個整體系統,除非高層人員,一般技術人員只能了解技術秘密的一部分。而對于技術人員,采用股權,期權等方式來加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在物質上也要給他們能力匹配的待遇,避免其它公司開價過高導致員工跳槽的可能。而且必要的時候也要采取法律手段來保護公司的利益。
本站記者:指紋識別技術是目前國內生物識別領域較為先進的一項技術,您能介紹一下目前指紋識別技術的相關知識嗎?
張堂輝博士:相對于其它身份認證技術,自動指紋識別是一種更為理想的身份確認技術,用自動指紋識別不僅具有許多獨到的信息安全優點,更重要的是還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可行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每個人的指紋是的,兩人之間不存在著相同的手指指紋。
第二,每個人的指紋是相當固定的,不會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或身體健康程度的變化而變化,但是人的聲音等卻存在較大變化的可能。
第三,指紋樣本便于獲取,易于開發識別系統,實用性強。目前已有標準的指紋樣本庫,方便了識別系統的軟件開發;另外,識別系統中完成指紋采樣功能的硬件部分也較易實現。而對視網膜則難于采樣,也無標準的視網膜樣本庫供系統軟件開發使用,這就導致視網膜識別系統難以開發,可行性較低。
第四,一個人的十指指紋皆不相同,這樣可以方便地利用多個指紋構成多重口令,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第五,指紋識別中使用的模板并非初的指紋圖,而是由指紋圖中提取的關鍵特征,這樣使系統對模板庫的存儲量較小。另外,對輸入的指紋圖提取關鍵特征后,可以大大減少網絡傳輸的負擔,便于實現異地確認,支持計算機的網絡功能。
本站記者:指紋識別算法技術是樂榮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項重要技術,能簡單介紹一下指紋識別算法技術嗎?
張堂輝博士:指紋識別算法是AFIS系統的核心技術,這方面的研究早在19世紀初就開始了,但這方面的深入研究是從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引入而開展起來的。不過,早期的研究都是在高性能計算機上完成的,主要針對脫機的指紋圖像進行研究。隨著技術的發展,80年代到90年代初才開始進行聯機的活體指紋識別算法的研究,這個時期的研究都是針對光學傳感器所做的,由于這時候AFIS只在特殊的行業部門使用,所以往往使用了價格比較昂貴的DSP等硬件附加設備來解決指紋識別的實時性問題。90年代末到現在,由于半導體指紋傳感器的出現,使得指紋識別的應用領域迅速擴大,在個人電腦上、個人數字助理、掌上電腦、手機等很多領域都開始使用AFIS技術,所以指紋算法的研究重點從光學傳感器轉移到了半導體傳感器,對算法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紋雖然穩定性很好,但是仍然存在脫皮等問題,這個時候往往對算法性能產生極大的挑戰,也是AFIS研究者需要努力克服的問題。
本站記者:對未來指紋識別技術和相關領域市場能談談您的具體看法和作一個具體展望嗎?
張堂輝博士:現在國內外指紋識別的技術基本上都是采用基于細節點特征的指紋識別技術,從研究角度來說,國內外的差距并不明顯。但是國內對于AFIS主要側重于研究角度,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在實際應用中實踐,所以這些技術和實際的市場需求間還有不少差距。而實際從事指紋應用的公司沒有自己的技術,絕大多數都是使指紋技術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安全認證技術,由于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也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國外很多的IT廠商、電子廠商都在積極推進AFIS技術的研究工作。
二十一世紀重要的是人才,因此,對于主管部門來說,特別要強調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這是需要主管領導從公司戰略的高度上來給于重視。尤其是培養知識產權方面的人才,是非常關鍵的。在公司的支出上,應該把知識產權的經費單獨列出來,保證有一定的財力來從事知識產權的情報搜集,知識產權的維權,知識產權危機的應對等。比如國內有些公司碰到侵權問題的時候,甚至連能看懂人家的法律文書的人都沒有,這樣的現象其實還是非常普遍的。那么我們怎么能想象這樣的公司會去積極地參與訴訟維權呢?有些公司在市場和宣傳廣告上很舍得花錢,但是對于這些需要長期進行跟蹤的項目卻舍不得投入,這是在認識上需要重視和提高的。其實對于國內的小公司,有一兩個人專職從事這方面的跟蹤和調查也就足夠了。
公司的主管部門也應該經常參與知識產權的相關知識的培訓,只有了解了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把這件事情真正重視起來,否則一切都無從說起。公司的中層以上干部在選拔的時候都應該要求經過培訓后才能真正走上崗位,要把知識產權的戰略制度化,流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