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2月20日 12:15陜西偉信防雷科技有限公司點擊量:24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明古國,在這幾千年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為數眾多、造型各異的古建筑。這些古建筑種類繁多,結構,是古代工程技術、建筑藝術與工藝和人類創造智慧的結晶,是前人認識社會、創造居住環境的重要體現和歷史見證,是的,任何損壞和破壞都將無法彌補,因此文物古跡防雷是一個非常有必要的保護措施。
雷電是古建文物遭受自然災害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除造成直接損毀外,因我國傳統古建筑多為木結構,雷擊還易導致古建筑起火造成大面積損失。中國古建筑種類繁多、造型各異、結構,因此防雷設計和施工須根據其特點進行,使安裝的防雷設施既安全可靠、又美觀隱蔽。讓古建筑物獲取大的美觀和可靠的安全保障。本文根據所接觸過的古建筑物防雷工程設計和施工及從事防雷工程多年的實踐經驗,就古建筑物防雷設計和施工技術措施,淺談一些經驗體會與大家共同探討研究。
我國古建筑物的特點
我國古建筑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木結構作為建筑物的基本骨架,起到支撐屋面、承重和維持結構等作用,其中粗大的木材作為建筑物的梁、柱等,邊材作為建筑物的門窗等物。磚石作為建筑物的墻體,起來承重、分隔的作用,同時磚石也可鋪作地板,埋設成為建筑物周邊的基臺。
其平面布局以“間”為單座建筑單位,再以單座建筑組成庭院,進而組成各種形式的建筑群落。古建筑平面呈圓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幾何形狀。 屋頂造型各異、種類繁多,主要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卷棚等形式。屋頂中直線和曲線組合,形成向上翹的飛檐,不但擴大了采光面、有利于雪、雨水排泄,而且增添了建筑物的美感。
我國古建筑在進行設計時都十分注意周圍的山川形勢、地理特點、氣候條件、水體、林木植被等,務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調等跟周圍的環境相適應,而相互融合為一體。
古建筑物易遭受雷擊的原因分析
1.古建筑物多數建在地勢較高的山上,或建在山腳邊或者水體附近,是不同導電土壤相接、土壤電阻發生畸變的地方,易遭雷電侵襲。
2.現代化元素的引入增加了古建筑物遭雷擊的幾率。
上一篇:吉林人臉識別門禁廠家、人行通道 擺閘/翼閘/三輥閘系統
下一篇:AGV叉車料筐堆垛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www.3121000.com)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