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1月06日 11:56上海撫生實業有限公司點擊量:49
抗原抗體反應是指抗原與相應抗體之間所發生的特異性結合反應。這種反應既可在機體內進行,也可以在機體外進行。抗原抗體反應的過程是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和物理變化,包括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和非特異性促凝聚兩個階段,以及由親水膠體轉為疏水膠體的變化。
由于抗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抗原或抗體檢測中多以血清為試驗材料,故將體外抗原抗體的免疫學反應也稱作血清學反應(serological reaction)。該反應既可用已知的抗原檢測未知的抗體,這是臨床上常用的血清學診斷方法;也可用已知的抗體檢測未知的抗原,如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激素、藥物鑒定等的檢測。
抗原抗體反應影響因素:
電解質:抗原和抗體通常為蛋白質分子,等電點分別為pH 3~5和pH 5~6,在中性或:弱堿性的環境中,表面均帶負電荷,適當濃度的電解質會使他們失去一部分負電荷而相互結合,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或沉淀現象:在抗原抗體反應中,常用0.85%的NaCI溶液或各種緩沖液作為抗原、抗體的稀釋液,以提供適當濃度的電解質。
溫度:抗原抗體反應必須在適宜的溫度中進行,一般為15~40℃,通常最適為37℃。一定范圍內,溫度升高,可促進抗原抗體分子問的碰撞機會,加速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形成,加快可見反應的速度,若溫度高于56℃,可導致已結合的抗原抗體再解離,甚至變性或破壞;溫度越低,結合速度越慢,但結合牢固,易于觀察。某些特殊的抗原抗體反應,對反應溫度有特殊要求,如冷凝集素在4℃左右與紅細胞結合最好,20℃以上反而解離。
酸堿度:抗原抗體反應必須在合適的酸堿度環境中進行,pH過高或過低都將影響抗原:抗體的理化性質,抗原抗體反應的最適酸堿度為pH 6~8。此外,當pH達到或接近顆粒性抗原的等電點時,即使沒有相應抗體存在時,也會引起抗原非特異性凝集,即自凝,造成假陽性反應,嚴重影響試驗的可靠性。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www.3121000.com)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