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23日 17:31山東飛天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點擊量:701
行業背景
1、《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發展綱要》中對軌道交通智能、大數據的應用提出了明確的方向指引。
2、AI智能、云平臺、行為分析、自動駕駛、5G等技術逐漸成熟,并開始在地鐵場景落地應用。
3、GB51151《城市軌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統工程技術規范》中對智能技術的場景應用提出了要求。
4、以上海、廣州為首的智慧車站試點,發揮較強帶頭效應,帶動了城軌新技術應用的創新試點熱潮。
隨著軌道交通的發展,各大城市逐步向地鐵智慧車站靠近。為了安全,多數地鐵站臺與列車之間都會有鋼化玻璃材質的地鐵屏蔽門,目的是防止人員跌落軌道發生意外事故,降低車站空調通風系統的運行能耗,同時減少列車運行噪聲和活塞風對車站的影響。但是,隨著屏蔽門系統開始廣泛應用,安全隱患也開始一一浮現出來。
相關事故
1、乘客上下地鐵時在玩手機,被屏蔽門夾住導致人身受到傷害,車輛無法啟動。
2、部分乘客在車門即將關閉時闖入,結果卡在屏蔽門與列車的縫隙之間,司機不知險情發生,發車后造成乘客人員受傷。
3、體型瘦弱的兒童或者行李箱因為體積較小,屏蔽門檢測不到就會自動關閉,造成事故發生。
通常人們在上下電梯的時候,如果電梯門即將關閉,人們會將手伸到兩扇門之間,電梯門感應到物體就會重新打開。但地鐵屏蔽門只有遇到厚度超過限定的被夾物體才會彈開。
地鐵的屏蔽門跟電梯門還是有很大不同!
由于手的大小及觸碰面積大小的不同,當我們伸出手去阻隔屏蔽門時,地鐵屏蔽門可不一定會有所感應,這時屏蔽門非但不會彈開,反而會執著地繼續關閉,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為解決當前行業痛點,特推出地鐵屏蔽門間隙防護系統,在屏蔽門與列車之間增設激光探測器,在不影響地鐵列車運行的情況下,對列車門及屏蔽門之間異物進行有效探測并聯動屏蔽門控制系統,避免間隙異物造成的人員及財產損失。
激光探測器的寬度僅為30mm,高度按照《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設計, 既能保證檢測效果,又不會影響到列車的正常運行,解決了地鐵狹窄環境探測器難以安裝的問題,能夠精準探測屏蔽門與列車間隙之中是否有物體,有效避免地鐵事故發生。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www.3121000.com)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