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圍欄和紅外對射這兩者的競爭,其實都需要取長補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安防市場的生命力。
在電子圍欄沒有出現以前,紅外對射一直是防盜報警市場的主流產品,在市場上已經有多年的成功應用。紅外對射的工作原理是因為紅外光線被阻擋而發出報警信號,盡管在技術上有許多優勢,但也有其局限性和缺點,比如容易受環境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誤報,這暴露出其對環境適應能力不強、誤報率高的致命缺陷。
相對于紅外對射探測器而言,電子圍欄具有明顯的優勢,電子圍欄的興起,打破了主動紅外對射探測器一統天下的局面。紅外對射對環境適應能力不強,誤報率高,此外,紅外對射沒有起阻攔作用的圍欄,其功能于報警。
紅外對射系統的使用壽命一般是2年到3年,而電子圍欄的使用壽命一般是10年至15年,在成本方面,雖然首期投入電子圍欄要比紅外對射高,但是就總體投入來說,電子圍欄要比紅外對射低很多。因此,電子圍欄與紅外對射造成的市場沖擊十分明顯。
客觀而言,電子圍欄和紅外對射產品盡管在功能上有相同的地方,但二者的應用范圍有一定的區別。電子圍欄主要用在戶外防范半徑比較大的地方如廠區、機場、倉庫等大面積防范的區域的外圍,而紅外對射則主要用在室內等需要重點防御的場所,可以對單獨的小區單獨布防,有它的靈活性。
*,中國老百姓自古就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就是看到圍墻才安心,看不到圍墻,哪怕再安全,心里都不踏實。安裝主動紅外對射探測器,盡管不用擔心非法入侵,但就是因為看不到實體的“圍墻”,心里總還是不踏實。
而電子圍欄恰恰滿足了人們的這種“擔憂”心理,因為電子圍欄既有看得見的屏障,又有看不見的入侵探測功能,不但能報警,還能阻擋和擊退入侵者。因此,電子圍欄對主動紅外對射產品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是在意料之中的。
也有人認為,盡管電子圍欄大多設計得很美觀,但畢竟是一道看得見的“圍墻”,有時看上去,仍有些像橫亙于監 獄高墻上的鐵絲網,只不過是不太扎眼,美觀了些罷了。在人們對高科技產品人性化追求愈來愈高的當今社會,如果到處都是新“圍墻”,恐怕也談不上是亮麗“風景”。
無論是電子圍欄還是紅外對射,都需要取長補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這樣才能保持安防市場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