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衛星同步時鐘的質量存在很大差異,衛星同步時鐘模塊的質量差異,內置恒定晶體振蕩器的差異,開關電源的選擇以及CPU的冗余設計,在定時精度上有一定的偏差。表現更加多樣化。如何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衛星同步時鐘,主要基于以下幾個要素:
1,定時精度,雖然所有類型的衛星同步時鐘模塊都表示精度達到30ns,但這種精度指標是有條件的前提,通常是指一定的概率,并且它被發展成一個定時裝置,其精度需要重新計算。評估和定義。
例如,衛星同步時鐘發展成串口定時類型,根據9600波特率,發送100μs的字節時間,再加上用戶PC或其他CPU解調的時間差,精度肯定是在ms級別。如果做得不好,準確度很可能是幾百毫秒。例如,NTP網絡協議輸出,根據協議計算,精度為0.1ms-100ms。脈沖信號和IRIG-B信號的精度可以達到衛星同步時鐘模塊的精度。
2. GPS脈沖不能保證在每秒精度范圍內。因此,GPS第二脈沖通常用于馴服晶體振蕩器,第二脈沖通過晶體分頻再生,從而克服了GPS第二脈沖的不確定性。當然,選擇精確度的水晶也會影響最終產品的價格。
3,時間源的選擇,時間源有GPS,北斗,B碼,NTP,CDMA,OCXO,原子鐘等,可以選擇單源定時,也可以選擇多源定時。多源定時更可靠,但價格更貴。
4.計時單元,當衛星同步時鐘模塊沒有接收到衛星信號時,該單元提供內部時鐘信號,以確保時鐘設備仍能保持一定的精度。當衛星同步時鐘模塊接收到衛星信號恢復時,它會自動切換到正常操作狀態。計時單元通常選擇諸如溫度補償晶體振蕩器,恒溫晶體振蕩器,氦原子鐘和相應的外圍馴服電路之類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