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學技術也就得到了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鐵路運輸業的發展,在鐵路運輸業中,鐵路運輸貨運裝卸部門在進行日常的貨物裝車時會應用電子衡器,本文中,筆者就對電子衡器在鐵路運輸中的應用進行淺談。
社會的不斷進步帶動了經濟的高速發展,而經濟的高速發展又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在科學技術發展中,電子衡器的作用廣泛,近些年來,電子衡器被應用到鐵路運輸之中去,電子衡器在鐵路運輸中的應用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下面筆者就電子衡器在鐵路運輸中的應用進行淺談。
1 電子衡器簡介
所謂的電子衡器就是指集屏幕顯示、電傳打印記錄、群控、程控等現代的電子技術配套使用為一身,以便使衡器功能齊全從而達到衡器效率更高這一目的。電子衡器采用液壓傳動比原理以及放射性原理的計量設備發展是有限的,在將生產過程與稱重相結合后,機電結合式的衡器相比之下更加具有良好的經濟效果,因此,應該將衡器的應用、適用范圍進一步的進行擴大。使衡器先具備基本的計量性能,進而再使衡器的可靠性以及商用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衡量價值的高低與對衡量計量準確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一般情況下,對衡器計量準確度要求較高的商品,通常情況下衡器的價值就比較高;相反的,如果對衡器計量準確度要求比較低,那么衡器的價值就比較低,這也就要求好好考慮計量效率。這種情況在·定程度1:促進電子衡器向多層次化、多元化方向發展。
2
2.1 電子吊秤在鐵路運輸中的應用
現代的鐵路運輸分為貨物運輸和客運,電子衡器一般都被廣泛應用在鐵路貨物運輸之中,電子吊秤作為電子衡器的一種,被廣泛應用到鐵路貨物運輸之中。回想過去的鐵路貨物運輸,一般都是在貨場內使用地磅,對大的貨物進行逐一檢斤,過去的鐵路工作人員,專門對大件運輸貨物進行去皮、稱重作業,這樣的工作方式不僅僅費事費時,延長了運和裝車的時間,還增加了貨物損壞的機會,更何況,這樣的稱重方式,根本小符合鐵路運輸愛獲、快捷、便利的特點和要求。筆者認為,過去對貨物的稱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沒有電子衡器時鐵路運輸工作是艱難的。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并且逐漸成熟,電廣衡器產品出現在了市場上,作為電子衡器產品中的一種,電子吊秤的使用為鐵路運輸增加了便利,電子吊秤是—種傳感器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電子技術這三種技術結合在一起生產出來的電子衡器產品。由于電子吊秤能夠直接被掛在起重機的吊鉤上面,這就方便了鐵路運輸工作人員在進行起重機作業的時候將吊運、稱重歸為一次作業,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工作時間。電子吊秤在鐵路運輸中的應用以及為鐵路運輸帶來的好處和便利是電子衡器在鐵路運輸中應用的反映。
2.2 裝載機的智能測重裝置在鐵路運輸中的開發和應用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人們運用鐵路運輸這一方便、快捷的運輸方式概率上升,這就導致了近些年來鐵路運輸中出現了散堆裝貨物,并且散堆裝貨物的數量與日俱增,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散堆裝貨物裝車超重這一問題的出現。*,任何一個類型的任何一輛車如果超重就會對車和人都造成一定的危險,這也是我國嚴重規定各種類型車輛的承載量的原因之—。火車的超重同樣是有很多弊端的,火車超重會很容易造成列車燃軸、dian覆以及列車車輛切軸等等現象的出現,列車燃軸、dian覆以及列車車輛切軸等等現象的出現已經成為了鐵路運輸安全的一大隱患和威脅,列車燃軸、dian覆以及列車車輛切軸同樣威脅了鐵路運輸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并且對的財產產生了威脅。目前為止,防止鐵路運輸散堆裝貨物超重的辦法有很多,例如強化鐵路運輸貨物現場作業控制、規范鐵路運輸也管理、對鐵路運輸工作人員進行教育等等,很多鐵路運輸車站都采用了“劃線裝車、測量密度、平”這一列車裝車方法來計算列車所承載的貨物重量,但是筆者認為,“劃線裝車、測量密度、平”這種方法產生的誤差很大,并且實施這種方法的技術相對比較落后,這就導致了列車裝車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因此,近些年來,很多鐵路運輸中散堆貨裝車量比較大的車站都安裝了輪重測重儀、軌道衡等等測重設備,但是這些測重設備還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弊端。zui,很多鐵路運輸車站都采用了裝載機,裝載機作為實施鐵路散堆裝貨物作業的主要機械,裝載機在鐵路運輸裝車作業中占有著其重要的地位。
3 結語
本文中,筆者先對電子衡器進行了簡要的介紹,接下來從電子吊秤在鐵路運輸中的應用和裝載機的智能測重裝置在鐵路運輸中的開發和應用這兩個方面對進行了淺談。電子衡器的范圍是很廣泛的,在本文中筆者指提出了兩種電子衡在鐵路運輸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徐生.電子衡器在鐵路貨物運輸中的應用[J].鐵道貨運,2005(01).
[2]任志斌.電子衡器常見故障淺談[J].衡器,2010(02).
[3]梁彩云.數據層和決策層的信息融合算法研究及應用[D].吉林大學,2007.
[4]胡振濤,劉先省.基于相對距離的一種多傳感器數據融合方法[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6(02).
[5]段戰勝,韓崇昭,陶唐飛.摹于zui近系統計距離的多傳感器:致性數據融合[J].儀器儀表學報,2005(05).
[責任編輯:丁艷]
作者:金柱 來源:山東工業技術 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