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端機是一個延長數據傳輸的光纖通信設備,它主要是通過信號調制、光電轉化等技術,利用光傳輸特性來達到遠程傳輸的目的。光端機一般成對使用,分為光發射機和光接收機,光發射機完成電/光轉換,并把光信號發射出去用于
光纖傳輸。光接收機主要是把從光纖接收的光信號再還原為電信號,完成光/電轉換。光端機作用就是用于遠程傳輸數據。
隨著發展,光信號傳輸轉換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7月6日消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們透過在兩層鐵電材料間夾進高遷移率的石墨烯薄膜,從而實現可直接在光信號上操作的太赫茲(terahertz;THz)級頻率芯片。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這種新材料堆棧可望帶來比當今密度更高10倍的內存,并打造出能直接在光信號上操作的電子組件。
“我們的研究成果可望為光信號的傳輸與處理開啟令人振奮的嶄新領域,”MIT博士后研究員DafeiJin表示。這項研究是由DafeiJin以及MIT教授NicholasFang、JunXu、博士生AnshumanKumarSrivastava與前博士后研究員Kin-HungFung(目前在香港理工大學)共同合作。
研究人員們的靈感來自于鐵電閘極內存與晶體管,他們在夾層中加入石墨烯材料以提高性能。在特征化混合組件時,他們發現石墨烯中形成2D等離子體結構并與鐵電材料中的聲子極化耦合。zui后產生的組件能夠在THz級頻率下作業,且具有極低功耗。
透過在兩層鐵電體材料之間夾進高遷移率的石墨烯,THz光學內存可提升10倍的密度。
透過在兩層鐵電體材料之間夾進高遷移率的石墨烯,THz光學內存可提升10倍的密度。
研究人員們進而仿制這些高密度材料,實現高達THz級頻率且低串擾的等離子體波導。因此,研究人員預測,透過利用這種鐵電內存效應,新材料堆棧可望在極低功耗時實現可控制的等離子體波導。
這種新材料堆棧還可提供一種光電信號轉換的新方式,為這些類型的組件實現更高10倍的密度。
光信號轉換效率的提升,大大加速了
數字光端機(www.szgwtkj.com)的進一步發展。由于數字技術與傳統的模擬技術相比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所以正如數字技術在許多領域取代了模擬技術一樣,光端機的數字化也是一種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