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理想的社區是什么樣的?
社區既是城市治理的基礎單元,也是承載我們基礎日常生活的重要載體。相比美觀這些外在因素,一個“安全”的社區,對大多數居民來說,是一切的基礎承載。
但在日常社區生活中,上到電動車上樓造成電梯事故,下到高空拋物砸下的瓜果碎屑,安全事故屢見不鮮,大大小小的安全隱患,時刻威脅著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社區安全是保衛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核心防線。隨著信息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社區的安全建設已漸漸從傳統的物防、人防轉向技防。針對社區安全管理的多項難點問題,海康威視推出對應的AI智能解決方案,更多將安全處置前置,防范當先。
一.對電動車上樓說不
電動車上樓是威脅居民安全的「背后的元兇」,其中電動車起火是高發,高危險的隱患,電動車上樓幾宗“害”:
電動車上樓,火災隱患大、危害大;
電動車上樓,占用疏散通道,加劇人員傷亡危害;
電動車上樓,極易因操作不當,撞擊電梯門,內壁和安全觸板,影響電梯安全運行。
安全隱患如此之多,阻止電動車上樓,加強社區電動車管理規范,事關所有人生命財產安全,迫在眉睫。
阻止電動車上樓,單靠工作人員勸阻,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勸阻過程中還易發生沖突,實施難度大。
現在,有AI智能和科技手段來解決。
除此之外,針對已經安裝過視頻監控相機的電梯,還有“利舊”方案可選,不需重復加裝相機,只需一步“利舊改造”,馬上升級AI智慧社區。
二.和從天而降的悲劇說拜拜
高空拋物也是小區中另一個防不勝防的「空中殺手」
近年來,高空拋物已經釀成了越來越多的社會悲劇。
一個雞蛋從25樓拋下都有可能致人死亡,高空拋物對人身安全危害性比想象中更大。但是,很多情況下,由于高空拋物具有突發性、偶發、且“轉瞬即過”,更有因責任無法落實到個人,導致全樓受牽連,都需要分攤賠付。
雖然國家有立法,但因其發現難、取證難,一旦發現大多已釀成大錯,無法挽回,習慣性的一個動作導致至少兩個家庭的災難,種種原因使得高空拋物成為人人關切的社區安全管理老大難,也一直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熟,海康威視針對高空拋物這個空中殺手,也找到了可以追溯并預警的解決辦法,AI練就了火眼金睛,自動識別記錄高空拋物軌跡,及時發現不良行為,供小區管理人員針對性地上門教育,從而降低和減少拋物現象,避免事故的發生,提供小區安全和文明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