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光二極管(LED)替代傳統人工光源用于農作物生長補光,既節能降耗,又提高作物品質。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主持完成的“LED植物光源節能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1月27日在京通過了農業部組織的專家鑒定。以方智遠院士為首的鑒定委員會評價該成果總體上達到了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推廣和應用前景廣闊,為設施農業、組織培養、植物工廠等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人工光是密閉式植物系統(組織培養、植物工廠、育苗等)的*光源。目前,人工植物光源主要采用熒光燈、高壓鈉燈、白熾燈,耗能高且熱輻射大,光合效率較低。
據楊其長介紹,植物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波長為610—720納米(波峰為660納米)的紅橙光,吸收的光能約占生理輻射的55%左右;其次是波長為400—510納米(波峰為450納米)的藍紫光,約占8%左右。因此,開發出以這兩個波段(特別是波峰)的人工光源將會大大提高光能利用率。LED光源的出現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可能。
以楊其長為首的課題組研制出光質、光強、頻率可調,且具有耐高溫高濕環境的LED植物光源和植物工廠LED光源系統,針對植物育苗、組織培養、葉菜與藥用植物設施種植、溫室補光等不同用途對光照的特定需求,開發出以紅藍光LED為主要成分、光環境智能可調、易于安裝的LED柔性燈帶、燈管、燈板等多個系列的LED光源,并通過LED與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的結合,顯著降低了系統能耗。提出了采用紅藍LED組合光源對采前水培葉菜實施2—5天短期連續光照、提高葉菜綜合品質的方法,并結合營養液調控技術,實驗表明有利于降低水培葉菜硝酸鹽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及維生素C含量,解決了無土栽培的品質調控難題。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