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防護的基本原理
閱讀:1574發布時間:2011-03-18
- 提供商
深圳市強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資料大小
0K
- 資料圖片
- 下載次數
0次
- 資料類型
- 瀏覽次數
1574次
- 免費下載
可燃物濃度的抑制
爆炸強度與爆炸性混合物的濃度有密切關系,爆炸強度隨濃度變化的關系近似于正辦周期的正弦曲線,濃度國低或過高都不能發生爆炸,這兩個點稱為爆炸下限濃度和爆炸上限濃度。在爆炸下限濃度以下,由于可燃性物質的發熱量已經低到不能維持火焰在混合物中傳播所需要的zui低溫度,因而該混合物不能被點燃;若濃度逐漸增加而超過爆炸上限濃度時,雖然可燃物質增加,但助燃的氧氣濃度低于化學當量值,不能滿足混合物*燃燒的需要,也不會發生爆炸。
因此可以通過可燃物濃度的控制來預防爆炸事故的發生,或者把爆炸事故可能造成的破壞力降到zui小限度。
氧濃度的控制
在爆炸氣氛中加入惰化介質時,一方面可以使爆炸氣氛中氧組分被稀釋,減少了可燃物質分子和氧分子作用的機會,也使可燃物組分同氧分子隔離,在它們之間形成以層不燃燒的屏障;當活化分子碰撞惰化介質粒子時會使活化分子失去活化能而不能反應。另一方面,若燃燒反應已經發生,產生的游離基將與惰化介質粒子發生作用,使其失去活性,導致燃燒連鎖反映中斷;同時,惰化介質還將大量吸收燃燒反應放出的熱量,使熱量不能聚積,燃燒反應不蔓延到其它可燃組分分子上去,對燃燒反映起到抑制作用。
因此,在可燃物/空氣爆炸氣氛中加入惰化介質,可燃物組分爆炸范圍縮小,當惰化介質增加到足夠濃度時,可以使其爆炸上限和下限重合,再增加惰化介質濃度,此時可燃空氣混合物將不再發生燃燒。
點火源的控制
溫度對化學反映速度的影響特別顯著,對一般反應來說,若初始濃度相等,溫度每升高10℃反應速度大約加快2至4倍。因此,溫度(也就是通常所指的點火源)使加快反應速度,引起爆炸事故的zui初因素,控制點火源使防止爆炸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減弱爆炸壓力和沖擊波
爆炸現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爆炸物質爆炸時,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產物以*的速度膨脹,使包圍體內壓力驟增,進而使包圍體炸裂,形成沖擊波,造成破壞力。為了防止或減弱因炸而使包圍體內壓力的驟增,應盡可能地不使包圍體相對封閉
現代用于工業生產的可燃物種類繁多,數量龐大,而且生產過程情況復雜,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條件采取各種相應的防護措施。從爆炸破壞力的形成來看,爆炸一般需要具備5個條件:
爆炸防護的基本原理
⑴提供能量的可燃性物質(釋放源);
⑵輔助燃燒的助燃劑(氧化劑);
⑶可燃物質與助燃劑的均勻混合;
⑷混合物放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包圍體);
⑸有足夠能量的點火源。
上述條件中的點火源、可燃物質和助燃劑是燃燒爆炸的三要素,防爆技術就是根據這些爆炸條件,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達到預防事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