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4年LED行業大事件
閱讀:886發布時間:2014-12-24
摘要:2014年就要落幕,這一年LED行業發生了太多喜大普奔和人艱不拆的事。李嘉誠投資的LED燈泡火了,晶電璨圓“婚”了,王冬雷吳長江鬧掰了,GTAT破產了,藍光LED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了,飛利浦分家了,三星退出LED照明市場了,巨亮光電老板跑路了……
2014年就要落幕,這一年LED行業發生了太多喜大普奔和人艱不拆的事。李嘉誠投資的LED燈泡火了,晶電璨圓“婚”了,王冬雷吳長江鬧掰了,GTAT破產了,藍光LED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了,飛利浦分家了,三星退出LED照明市場了,巨亮光電老板跑路了……
做LED不容易,且行且珍惜。小編就以時間為序,給大家梳理這一年來LED行業的重大事件。
跨界投資:李嘉誠、雷軍紛紛看好LED照明
2014年3月16日,李嘉誠相中一款Nanoleaf納米LED燈泡。這款LED燈節能*,只需12W便可提供1600流明亮度,相當于100W傳統白熾燈,被譽為“*zui強省電燈”。消息傳出后,港股市場多只LED照明概念股飆升。11月21日,Nanoleaf燈泡正式在香港開售。
無*偶,小米也打起了照明的主意。早在2014年1月,網絡上盛傳小米將布局智能家居,甚至會自主開發智能照明產品。而直到10月,小米發布四款智能新品,其中就有智能燈泡Yeelight。這款燈泡是由青島Yeelink公司生產制造,可通過Wifi實現遠程控制,具有1600萬色,可根據場景變換顏色和亮度。
采用投資已有項目的方式確實不錯,可快速切入照明圈。一個是從未失手的投資達人,一個是在短短4年時間內成為國產手機老大的風云人物。雖然跨界LED行業的企業多如牛毛,但李嘉誠和雷軍的加入無疑給LED圈注入更多興奮劑,但興奮劑太多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小魚小蝦米可得小心點了。
喜結連理:通過換股,璨圓成晶電全資子公司
6月30日,晶元光電與璨圓光電召開董事會,決定將以3.448股璨圓換發1股晶電,使璨圓成為晶電全資子公司。此消息一出,業界轟動。外資直指這樁并購案是雙贏,晶電可用璨圓彌補當下的產能缺口,而璨圓可借力晶電轉虧為盈。
不僅晶電、璨圓成為市場焦點,三安光電也備受矚目。因為在此之前,三安光電大費周章地入股璨圓并以19.77%的股份成為璨圓*大股東。有業內分析師認為,三安被璨圓擺了一道,晶電此舉無疑是給追趕者來了個下馬威。當然,也有券商認為此舉對三安有利,三安若轉持晶電股份,日后中國臺灣政策進一步開放,公司有可能進行增持成為*大股東。
如今,璨圓已并入晶電旗下,三安持有的璨圓股份也全數轉為3.1%晶電股權。三安和晶電這對“宿敵”因此有了共同利益的牽絆。未來他們將采取怎樣的合作也是值得期待的。
“兄弟”反目:王冬雷吳長江撕破臉
8月8日晚,雷士照明一則公告驚醒LED界,罷免吳長江CEO職務,任命王冬雷為新CEO。隨后,一系列鬧劇大戰輪番上演。王冬雷與吳長江爆發肢體沖突,吳、王二人隔空罵戰,工廠停工總部遷址,吳被曝涉嫌刑事三宗罪……zui終王冬雷成功上任雷士照明CEO,而吳長江則于12月16日確認被刑事拘留,涉嫌挪用資金一案。
此事看似突然,其實有跡可循。早在7月14日,雷士突然發出公告,吳系親信全面退出雷士照明旗下11間附屬公司董事會,而吳長江本人也僅擔任雷士執行董事一職。當時,外界的諸多猜想都被德豪潤達一句“正常交接”打了回來。但此刻想來,這次人事調動或許就是為后來的“罷免”做鋪墊。
雖說雷士照明現已歸于平靜,但此次風波導致工廠停產3月,損失巨大,恐怕要多些時間來彌補。
互補長短:CREE注資隆達,持13%股權
8月27日,臺廠隆達宣布獲得美國大廠CREE注資8300萬美元,將持隆達13%股權。透過此次注資,隆達將獲得CREE的LED芯片和器件的相關*,而CREE將獲得隆達*提供藍光LED中低功率芯片。10月14日,隆達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CREE入股案。彼時,隆達股價受重挫,但CREE仍溢價7.52%力挺隆達,可見雙方合作之決心。
儲于超表示,LED產業的價格競爭相當激烈,歐美LED廠的成本價格與亞洲LED廠相比,較難取得競爭優勢,因而紛紛尋求LED代工廠合作。此次科銳出資8300萬美元投資隆達便是很好的例子。
連鎖效應:蘋果新機棄藍寶石,GTAT破產保護
9月10日,蘋果公司在美國正式發布iPhone6、iPhone6plus及AppleWatch。然后令果粉意外的是,此前呼聲zui高的藍寶石屏幕并未出現在iPhone新機上,而僅僅只有AppleWatch采用藍寶石保護屏。發布會后,蘋果藍寶石供應商GTAT應聲大跌13%。此后關于蘋果棄用藍寶石的各種猜想不斷,多是對GTAT不利。
時間推移到10月6日,GTAT突然提出破產保護申請。之后其股價一路暴跌,從10月初的11美元下挫到0.36美元,并于美國時間10月16日正式退出納斯達克股票交易市場。隨后GTAT與蘋果公司打起了官司,并將破產原因歸于蘋果公司的苛刻要求。其實,GTAT本是一家藍寶石設備廠,并非藍寶石玻璃制造廠,蘋果找它生產藍寶石屏幕確是一步死棋,而GTAT的破產也并沒有帶來太多意外。
在iPhone6真身還未揭曉之前,藍寶石企業備受熱捧。天通股份、露笑科技等紛紛擴大藍寶石生產項目,甚至西南藥業還斥巨資41.2億元收購藍寶石供應商奧瑞德。GTAT出事之后,這些國內藍寶石廠商也跟著中槍,股價紛紛大跌。恐怕他們在投資擴產之時,都是抱著蘋果一定會采用藍寶石屏幕進而帶動藍寶石市場的信心,然后蘋果卻讓他們的希望落空了。
一分為二:飛利浦正式分家
9月23日,飛利浦宣布將集團拆分為兩家公司,一家從事消費品和醫療事業,另一家則從事照明業務,品牌維持不變。公司拆分有跡可尋,早在2014年6月30日,飛利浦就表示將合并旗下LED零組件和汽車照明部門,成為一家獨立公司。子公司獨力運作,與此同時也將會向第三方投資者開放。11月13日,外媒報道,飛利浦分拆照明業務的計劃吸引了數家私募集團競價角逐,報價zui高達30億歐元。
對于飛利浦拆分一事,執行官萬豪敦表示,將照明解決方案業務獨立出來,能更好地拓展其地位。而LEDinside分析師王飛也分享了一下自己的見解,從六個角度解讀飛利浦分拆照明業務的深層原因。1)戰略:將重心放到醫療等核心業務,分拆關聯度低的照明業務,提升競爭力;2)經營:通過分拆節省費用,并提升兩家新公司的決策效率;3)品牌:細分品牌能在各自領域鞏固品牌影響力;4)利潤:公司盈利能力徘徊不前,需改變激勵機制恢復盈利能力;5)融資:獨立新公司將獲得更好的融資能力;6)風險:亞洲廠商崛起,輕裝上陣有利于改善競爭地位。
禁白再起:我國禁止進口和銷售60W以上白熾燈
10月1日,我國正式禁止進口和銷售60W以上白熾燈。隨后,國內共21市縣承諾2017年前全部淘汰白熾燈,此舉將禁白計劃落到實處。
為了節能減排,多個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中國、韓國等或早或晚都已經擬定了禁白計劃。到2014年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禁白計劃開始批量生效,正式啟動LED光源替換潮。LEDinside預估,與2013年相比,2014年LED球泡燈需求數量將增長86%,而LED燈管需求數量增長率則達到89%。
我國早在2011年就有了白熾燈淘汰計劃表,按照計劃進程,今年10月1日,我國就將禁止進口和銷售60W及以上白熾燈。禁令生效之后,全國各地燈具市場上白熾燈的身影明顯減少,照明產品多為節能燈和LED燈。隨著LED燈的價格下降以及市場規范的完善,其取代白熾燈和節能燈指日可待。
榮耀之日:藍光LED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0月8日,日本三位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憑借藍光LED的開發,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天是他們的榮耀之日,也是LED行業的歷史性時刻。
早在半個世紀以前,三原色中的紅、綠光LED就已出現,而藍光LED技術30年來一直無法攻克,因此無法形成LED白光照明。直到1994年,赤崎勇、天野浩以及中村修二共同合作,成功研發高亮度藍光LED,自此開啟照明技術的新革命。LED照明燈具相較于傳統照明,在節約能耗的同時減少汞污染,對人類健康和環境貢獻巨大,獲諾貝爾獎當之無愧。
然而這一頒獎結果卻遭發明紅光LED的美國物理學家何倫亞克“埋怨”。他認為藍光LED的得獎侮辱了前期研究紅光LED的科學家們。但業內人士也指出,雖然紅光LED先于藍光LED出現,但藍光LED的重要性更甚于紅光LED,其研發難度更大,應用范圍更廣,且藍光LED的出現才促成白色光源的產生。
重心策略:三星退出海外照明市場
10月27日,韓媒報道,三星電子決定全面終止在海外市場從事LED照明相關事業,且已向海外顧客傳達此訊息。據悉,三星在韓國國內的LED照明事業不會停止,但因韓國市場規模小,其實也等同三星將實質上退出LED照明市場。
三星退出照明市場的傳聞從10月初就不斷流傳,但只是捕風捉影,并無實質證據。此次三星的回應也算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僅退出海外照明成品市場,未來將聚焦LED器件。
至此,大家都知道三星LED業務的核心是LED器件無疑了,那么哪個細分市場會成為重中之重呢?LEDinside研究副理郭志豪認為,三星LED器件未來的重心需分兩個層面——“現實與理想”,三星想攻照明與車用領域,但現實卻只能依賴自身品牌的出海口來出背光器件。而在LED照明領域,因為中國本土封裝器件價格競爭力,再加上大陸市場又不需要保護,大陸封裝廠崛起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整個局面看起來“盤根錯節”。
年終zui大倒閉案:巨亮欠巨款老板跑路
12月6日,“巨亮光電董事長劉巨勇‘跑路’,欠供應商貨款超過2億元”的消息在朋友圈以及網絡上傳出。
據供應商提供的數據顯示,巨亮光電及其下屬子公司共拖欠供應商貨款總額超過2億元,僅拖欠芯片供應商的貨款估計就高達5000萬元之高,其他供應商包括固晶設備廠、檢測設備商、熒光粉、支架、膠水等均被拖欠數額不等的款項。面對這樣的倒閉,圍堵追款的多數供應商有苦只能往肚里咽。
跑路潮還將持續,各位還是盯緊貨款,該收就收,要不然不小心也跟著成為炮灰下的“祭奠品”。[編者:ltong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