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i近幾年,在每年舉行的世界zui大、影響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展CES展會上,OLED的身影向來都是以高調的姿態出現,不管是搭載4K,還是搭載曲面,抑或是搭載4K+曲面,采用OLED技術的面板與電視一直以來以自發光,超薄輕便,柔性可彎曲,可透明,亮度高,色彩豐富,分辨率高,響應速度快等特性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青睞。作為展會展出,OLED就這樣被展覽了十多年,并被普遍認為是優于LCD的平板顯示技術。然而相比LCD,經過了這么多年熱炒的OLED技術,卻遠未成氣候,市場仍少見其身影。
點熱量寡似尷尬
家電調研機構發布的2014年面板產業預測顯示,2014年OLED受限于供應問題,出貨至中國大陸的OLED面板僅為6萬片左右。而同時被聲稱和宣傳為,有史以來的下一代電視技術的OLED,其電視的出貨量卻持續走低,導致OLED材料收入減少。的咨詢公司IHS近來在一份報告中分析稱,到2019年,OLED電視年出貨規模可能難以超越910萬臺,該機構預測,這期間,電視總出貨量會在2億5,600萬臺和2億4,710萬臺之間。而國內的一家咨詢機構奧維咨詢近日發布的監測數據也顯示,2014年OLED全年銷量為3萬臺。
4mm或以下的厚度,OLED的自發光像素成就了的的色彩顯示,并帶來更加真實深邃自然的黑色等級。同時在應對抖動和快速移動圖像的顯示時,OLED能保證畫面的*平滑過渡。OLED的出現常常使LED電視看起來糟透了,被人們視為等離子的替代品。因此眾多面板廠商都沒有放棄對OLED的研發與生產,如LG,三星,索尼,松下等在每屆的消費類電子展上,都有OLED相關產品展出。盡管如此,這么多年,OLED帶給業界的感覺一直都是不溫不火,不冷不熱。
現下的狀況是,受制于一些關鍵技術、成本及良品率偏低等因素影響,OLED面板規模性應用及大尺寸產業化尚有待進一步完善與推動,技術市面上所有主流的電視品牌廠商都已經放棄了OLED技術,包括三星、索尼和松下等。三星電子已被曝出放棄生產OLED電視顯示屏的投資計劃,轉而發力超高清4K電視。索尼也被曝出步三星后塵,將凍結OLED電視研發工作,停止生產OLED電視。原因是4K電視的銷量不錯,而價格更高的OLED電視卻業績平平。同樣,為了分享彼此的OLED相關技術,早在2012年就與索尼宣布成立OLED電視聯盟的松下,原計劃2015年實現OLED面板量產,然而有報道稱,松下的該計劃或要推遲到2016年或者更晚。日前,海信、長虹等國產彩電*也不約而同對外宣稱,紛紛看好激光顯示技術,即將推出壽命長、更節能、更大屏幕的激光電視。
OLED面臨的另外一種尷尬境遇是,尤其是在電視顯示領域,OLED雖然是一種擁有一系列亮點性能,是被認為可以跟液晶正面博弈的一種全新的顯示技術。但各廠商均認為OLED技術仍存在著難以解決生產困難而帶來的高成本問題,因此,采用OLED技術的電視或其他產品發展至今依然昂貴,這造成OLED在短期內會難成氣候。而與些同時,液晶電視也不會坐以待斃,在不斷通過大量新技術來增強顯示效果。如今,液晶領域除了LED/LCD,還衍生出了量子點等新的背光技術,帶來更的畫面顯示。
如此看來,或許不能判定OLED有一種出師未杰身先死的嫌疑,但談到未來產業化或規模化發展,確實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OLED的高規格應用 現在談OLED,就跟當初談4K一樣,代表著一種高大上之舉。OLED被廣泛認為是下一個顯示技術的前沿陣地。通過增加一個有機化合物層,該技術不僅能夠讓屏幕更加纖薄,而且可以形成曲面,可以為產品設計和應用帶來更多空間。同時,有機材料可以自行發光,從而無需借助背光。這種技術在顯示器、各種可穿戴以及移動設備上都具有廣泛的用途。一直沒有放棄對OLED技術與產品研發的LGDisplay甚至認為,OLED將會成為未來所有產品都會采用的顯示技術。
LGDisplay是LG旗下專注于OLED面板制造的子公司,其于近日宣布了一種采用OLED技術研發的薄得不可思議的電視,并在韓國舉行的媒體發布會上,展示了這款概念產品。該電視為55英寸,厚度不足一毫米,真是猶如墻紙般纖薄,且顯示器重量僅為1.9千克。其可以通過磁性材料貼在墻體表面,用戶亦可隨時從墻上揭下。在發布會上,LGDisplay亦對未來進行了展望。公司稱,未來將會專注于OLED技術,其認為“OLED代表了一種突破性技術”,對于整個行業來說也是如此。LGDisplay同時表示,公司今年有望銷售60萬臺OLED電視,而明年的這一數字則為150萬。
OLED顯示技術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也顯示出了新奇創意與高大上。透明屏幕已不新鮮,不過廠商們依然在這方面努力探索。日本公司TDK展示了采用OLED技術的透明屏幕。該屏幕大小為2.4英寸,透明度為40%。朦朧的亮光從屏幕前面通過,使他人無法從屏幕背面看清上面的文字信息。由此觀之,透明OLED屏幕或許將來會應用在一些走時尚路線的手機上。
在我們的印象中,設備的顯示屏堅硬且不可輕易折疊,而可折疊、具有彈性的OLED屏幕正在改變著這一切。AdvancedFilmDevice向我們展示了大小為5.9英寸能夠經得住10萬次折疊的全新OLED柔性屏幕。除了手機、平板以外,柔性OLED屏幕還可以被做成實體化的電子報紙。
OLED顯示技術理論上可以做任意大的彩色OLED面板,并且可以實現OLED電視、超薄顯示和柔性顯示等,適用于大尺寸電視領域,還可作為手機、筆記本電腦和監視器用屏。業界普遍表示,推進手機等智能終端屏顯示的中小尺寸OLED的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同時研究電視屏體等大尺寸OLED顯示的相關技術和工藝集成,OLED的應用層面或大有可期。而隨著應用面的拓寬,OLED產業才有可能會真正成為一個成熟產業。
未來突破之路
經過年復一年的等待,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一直都囿于一些客觀因素,仍面臨著左右困難無法突圍的情境。如果僅從技術層面考量的話,OLED無疑是一項*的技術,但同時也面臨著關鍵技術需要不斷優化與加強,成本偏高,整體生產良品率低造成成本二次偏高等不利因素,導致市場難以接受,以致于當年主推OLED的多家日韓企業于2014年在OLED的推廣上裹足不前,甚至一些企業暫停了OLED項目,造成OLED屏遲遲得不到大規模量產。OLED在未來的發展之路中若要尋求突破,或許也要從這幾方面下手。
OLED需要繼續克服自發光特性造成的藍、綠、紅三原色有機分子的發光壽命短且不一樣,造成的顏色質量發生變化,帶來畫面顯示有缺陷的問題,從而提高顯示的一致性與穩定性。解決了這個問題,OLED帶來的優勢將立馬顯現,亮度高,對比度大,色彩效果豐富。其他優勢包括由于不需要大量燈管作為背光源,OLED電壓低,節能;其次,OLED的組成為固態結構,沒有液體物質,從而抗震性能好,不怕摔;響應時間快,顯示運動畫面不會有拖影的現象;并且幾乎沒有可視角度的問題,即使在很大的視角下觀看,畫面仍然不失真。
OLED的致命缺點是投產大尺寸OLED面板時切割的良品率不到30%,導致其高昂的制造成本。而近日,情況似乎出現了反轉,在LG的發布會上,LG相關方面表示在OLED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展,公司將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良品率將達到80%。這一數字較此前OLED的情況有了重大進步。
引入超高清時代。LGDisplay表示,目前將全面推進UHD超高清解析度技術,OLED電視市場的新一輪技術升級,致力于將OLED引入超高清時代,真可謂對OLED不離不棄。有了分辨率作為保證,再加上OLED的柔曲及其他性能,如果在良品率提高的前提下,成本也得到降低,相信用戶就會真金白銀為OLED產品買單,而市場需求zui終也會決定OLED產業的成敗。文/深圳LED基地(公眾號:深圳LED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