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電纜 網絡設備 無線通信 云計算|大數據 顯示設備 存儲設備 網絡輔助設備 信號傳輸處理 多媒體設備 廣播系統 智慧城市管理系統 其它智慧基建產品
河南省凱陸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閱讀:505發布時間:2023-4-11
3月8日,安徽省網站公布宿州市碭山縣“2021?8?6"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調查報告,這是一起因盲目施救導致傷亡擴大的有限空間作業硫化氫中毒事故。
6時39分,石亞恒安排孫連義翻越金屬柵欄進入提升泵站內,打開進水閘門井和一體化污水提升泵站的井蓋進行自然通風。
7時23分許,為了方便吸污車管道伸入泵站內部污水井進行吸污,孫連義將圍欄的一根欄桿鋸掉一截,之后,常偉、齊鋒用吸污車分別抽走一車進水閘門井內的污水。
8時19分許,孫連義穿上防水衣進入進水閘門井,準備進行封堵作業,隨后井上人員將封堵氣囊通過繩索吊入井內。
8時21分許,孫連義在井下喊道“我不行了",井上人員讓其趕緊爬上來,于是孫連義便開始向井上攀爬,在手臂伸出井口后,無力繼續攀爬,井上人員未能抓住孫連義,孫連義墜入污水中。
隨后石亞恒和劉強在未采取任何個體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相繼下井救人,均很快喪失意識倒入污水中。
由于該事故井內含有大量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導致其下井作業時中毒并跌落污水井內死亡,石亞恒和劉強在未做好個體防護的情況下盲目施救,導致傷亡擴大。:
一是未落實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安全風險辨識不到位。
污水池、化糞池、沼氣池、腌漬池、紙漿池、市政管道、地下室等各類有限空間,在清淤清污和檢維修作業過程中極易造成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中毒和缺氧窒息事故。事故單位沒有對有限空間作業風險進行全面辨識評估,未落實危險作業審批制度,未嚴格遵守“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作業程序,在檢測、防護、監護等安全條件未確認情況下實施作業,導致事故發生。
二是現場應急救援處置不當。
由于事故單位和現場人員缺乏基本的應急常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缺失個體防護器材和應急裝備,在沒有弄清致害因素,也沒有采取可靠防護措施情況下盲目施救,導致傷亡擴大。
三是對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工作不重視。
事故單位相關管理制度和作業規程不健全、不落實,防護器材和應急裝備配備不全,沒有應急預案或現場處置措施缺乏針對性,未開展有限空間作業應急演練,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
四是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不到位。
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沒有組織過有限空間知識培訓或培訓質量不高,從業人員對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意識嚴重不足、對作業程序不清楚,監護人員缺乏監護救援知識和能力。無知者無畏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五是監督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部分地區對相關行業有限空間監管工作不夠重視,對相關制度規定和安全知識技能宣貫培訓工作不到位,監督檢查和處罰失之于寬、失之于軟。
有限空間歷來是威脅員工生命安全的“隱形殺手",有限空間安全事故一再發生,也給我們重重敲響了警鐘。尤其夏季是有限空間事故的高發期,由于溫度高、濕度大,有毒有害氣體容易揮發聚集,人員如果在防護不到位的情況下,貿然進入通風不良的有限空間,極易發生中毒窒息事故,輕則昏迷、重則危及生命。
YXKJZYDZQCZFS
1,制定作業方案,明確人員職責
有限空間作業前要對作業環境進行評估,分析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方案;明確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及其安全職責;嚴格履行有限空間作業審批手續。
2、進行安全交底,檢查設備安全
現場負責人應對實施作業的全體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告知作業方案、作業現場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作業安全要求和應急處置方案等,應履行簽字確認手續。
應對安全防護設備,個體防護裝備,應急救援設備,作業設備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更換。
應封閉作業區域,并在出入口周邊顯著位置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和警示說明。
3、自然通風、安全隔離
應在有限空間外上風側開啟出入口,進行自然通風。有限空間內可能存在爆炸危險的,應采取相應的防爆措施。
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的設備設施物料及能源時,應采取封閉封堵切斷能源等可靠的隔離措施并上鎖掛牌或設專人看管。
有限空間內承裝或者殘留的物料對作業存在危害時,作業人員應當在作業前對物料進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換。
4、氣體檢測機械通風。
作業前應在有限空間外上風側對有限空間內的不同部位進氣體檢測,檢測人員應當記錄檢測的時間、地點、氣體種類、氣體濃度等信息。
當氣體檢測濃度不合格時,必須對有限空間內進行機械通風,通風后應對有限空間內氣體再次檢測,檢測結果合格后才能實施作業。
檢測合格后,應根據危害程度,正確選擇佩戴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進行作業。
在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安全防護設備、個體防護裝備及應急救援設備符合要求后,作業現場負責人方可安排作業人員進行有限空間作業,作業過程中還應做到實時監測和連續通風,發現異常時,作業人員應立即停止,有限空間作業撤離有限空間。
有限空間作業結束后,作業現場負責人和監護人員應協助作業人員安全撤離有限空間,清點人員和設備,確保有限空間內無人員和設備遺留后關閉出入口,現場清理后解除作業區域封閉措施撤離現場。
根據調查,在近年來有限空間作業事故中盲目施救問題非常突出,近80%的事故是由于盲目施救導致傷亡人數增多,在有限空間作業事故致死人員中超過50%的為救援人員。因此,必須杜絕盲目施救,避免傷亡擴大。
YXKJSGZQJYFS
當作業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時,作業人員在還具有自主意識的情況下,應采取積極主動的自救措施,可使用隔絕式緊急逃生呼吸器等救援逃生設備,提高自救成功的效率,如果作業人員自救逃生失敗,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非進入式救援或進入式救援方式。
非進入式救援是指救援人員在有限空間外借助相關設備與器材安全快速的將有限空間內受困人員移出的一種救援方式。
非進入式救援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應急救援方式,但需至少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有限空間內受困人員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帶,且通過安全繩索與有限空間外的掛點可靠連接。2.有限空間內,受困人員所處位置與有限空間進出口之間通暢無障礙物阻擋。
當受困人員未佩戴全身式安全帶,也無安全繩與有線空間外部掛點連接或因受困人員所處位置無法實施非進入式救援時就需要救援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內實施救援。進入式救援是一種風險很大的救援方式,一旦救援人員防護不當,極易出現傷亡擴大。進入式救援要求救援人員必須采取科學的防護措施,確保自身防護安全有效,救援人員應經過專門的有限空間救援培訓和演練,能夠熟練使用防護用品和救援設備設施,并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施救,如果施救人員未得到足夠的防護,不能保障自身安全,則不得進入有限空間實施救援。
智慧城市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