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0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21年全國應急救援、生產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湖北十堰艷湖社區集貿市場“6·13"重大燃氣爆炸事故等。安全協調司司長蘇潔在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快速發展,全國城鎮燃氣使用規模增長迅猛,用氣人口目前全國已經超過6.67億人,全國城鎮燃氣的使用普及率已經達到97.87%,可以說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在燃氣使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燃氣安全的風險日益凸顯。去年,不少地區發生了燃氣事故。蘇潔表示,這些事故原因:一是燃氣管道泄漏,常年腐蝕導致爆炸;二是施工第三方破壞;三是燃氣使用不當。“當然,這是表面上的直接原因。"2021年6月13日6時42分許,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艷湖社區集貿市場發生燃氣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傷,其中重傷37人,直接經濟損失約5395.41萬元。事故發生原因是天然氣中壓鋼管嚴重腐蝕導致破裂,泄漏的天然氣在集貿市場涉事故建筑物下方河道內密閉空間聚集,遇餐飲商戶排油煙管道排出的火星發生爆炸。表示,這次事故的主要教訓包括:一是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不深入不。涉事燃氣管道改造時違規將管道穿越集貿市場涉事故建筑物下方,形成重大事故隱患。十堰東風中燃公司持續5年未對集貿市場下方河道下面相對危險的區域開展巡線。十堰市燃氣主管部門先后開展多次專項整治,均未發現并排除重大隱患。二是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足。從群眾報警到爆炸發生長達1小時,十堰東風中燃公司及其現場巡查處突人員未能及時疏散群眾,未按預案設立警戒、禁絕火源、疏散人群,未立即控制管道上下游兩端的燃氣閥門、保持管道內正壓,在未消除燃爆危險的情況下向相關救援人員提出結束處置、撤離現場的錯誤建議。三是涉事企業主體責任嚴重缺失。十堰東風中燃公司對130次燃氣泄漏報警、管道壓力傳感器長時間處于故障狀態等系統性隱患熟視無睹;任命未取得執業資格考核合格證的人員分管安全生產工作;任命從未參加過業務培訓,不了解巡線職責,不會使用燃氣檢漏儀的人員擔任巡線班組負責人。四是安全檢查流于形式。燃氣管理部門對燃氣企業檢查121次,但未對違法行為實施過一次行政處罰。蘇潔介紹,除了湖北十堰“6·13"重大燃氣爆炸事故,去年在大連9月10日、沈陽10月21日還發生了一些較大事故。其他地方也陸續發生爆炸、泄漏等事故。點擊此處查看詳情。“這些事故的發生反映了燃氣安全事故已經進入多發、頻發階段。目前,燃氣在我國已經進入大規模使用時期,而且使用的管道大都是20年前建的,管道老化、老舊,此外,包括新建管道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這是我們面臨的挑戰。"蘇潔表示,據初步統計,現在全國已經有近10萬公里燃氣管道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再加上當時建設標準也比較低,日常維護、保養、更新不及時,安全風險非常大。此外,燃氣事故暴露出一些地區、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在落實燃氣安全主體責任方面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一些地方燃氣經營許可下放到基層之后,相應的監管力量、監管能力水平都沒有與之相適應,”寬松軟",嚴格不起來、落實不下去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所以導致燃氣安全問題集中暴露。點擊此處查看詳情。蘇潔介紹,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研究制定了《全國城鎮燃氣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簡稱《方案》),已經以安委會的名義印發。《方案》將著力開展對六個方面的重大風險和安全隱患進行整治,包括整治燃氣經營環節方面的重大安全風險和隱患;以餐飲等公共場所為重點的重大風險和隱患整治;對一些老舊小區存在的安全風險和重大隱患進行整治;排查燃氣工程施工建設方面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對燃氣管道設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整治;對燃氣灶具,包括軟管、接頭、報警器等不符合現在的要求,或者質量達不到要求,容易產生泄漏、老化等進行整治。智慧燃氣監控平臺,可將用戶的雙氣源、軟管缺陷、無報警器或未使用報警器、無切斷閥和自閉閥、灶具無熄火保護或氣源不符、暗埋/暗封、管道承重等問題以及私改私接、偷盜氣等問題,留下影像資料上傳到智慧燃氣管理系統,跟蹤并督促隱患整改,一旦發生事故便于將檢查情況與現狀作對比,能夠清晰的界定安全責任。

智能管網是智慧燃氣監控平臺的功能之一,是利用*的傳感測量、信息通訊和自動控制等技術,從感知、通訊、數據、調控、運營、決策層面,提升物理管網的運營管理水平,最終形成以數字管道為基礎的規劃建設、以風險預評價體系為基礎的運行維護、以需求側管理和工況調整為基礎的智能化生產供應系統。
燃氣管網智能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智能管網就像智慧城市的生命線,貫穿于城市的各個角落,和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智能管網將使城鎮燃氣供應系統具有強大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極大地提高管網的穩定運行水平,實現高度智能化的燃氣調度,使城市燃氣系統管理更趨信息化和精益化,從而實現燃氣管網資產高效利用和完整性管理。管網的智能化也成為逐步實現“智慧燃氣"目標,支撐“智慧城市"建設的必要前提。智能管網實現了燃氣企業信息化和數字化管理,固化了工作流程,突出了對關鍵節點的把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實現了安檢工作的“可視化",做到“讓企業省心,讓客戶安心,讓政府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