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邁入工業時代以后,水力和電力無疑是最重要的生產力。“南水北調”、“西電東送”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實施,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智能世界呼嘯而來的當下,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資料,算力成為新的生產力,又一重大戰略工程“東數西算”也隨之而來。
近日,國家、、、國家四部門聯合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建設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構建國家算力網絡體系。
業內分析,從產業層面來看,利好掌握高密度集成高效電子信息設備、精密空調、液冷、余熱回收利用等降低數據中心能耗的技術企業,以及提供云遷移、多云管理、數據流通和網絡安全的服務的企業。同時,跨省傳輸網建設帶來交換機、路由器等大量設備需求,核心技術國產化帶動信創產業發展,數據中心集群化發展將迎來更多政策層面支持。
從數據中心到全國算力樞紐,布局未來城市“新基座”
什么是數據中心?簡單理解就是專業定制的計算機房,有專業的環境設計,用來集中管理(存儲、計算、交換)數據。
如果說發展數字經濟必須加大對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那么數據中心就可以說是這些基礎設施的基礎設施。
去年3月,“新基建”脫穎而出,其中數據中心被列入“新基建”范疇,并提出“加快建設”。為什么數據中心突然走向了舞臺?最根本的原因是,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加之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加速了城市數字生活的形成。
近年來,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讓不少地方競相投資建設,各種大數據中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截至2020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規模約500萬架,近5年年均增速逾30%,是平均增速的2.3倍。
大數據中心受追捧,并非沒有道理。在全社會數據總量爆發式增長的情況下,大數據中心作為數字經濟的“底座”,不僅為各行業“上云用數賦智”提供了基礎性支撐,也為數據這一新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創造了可能。
以往在認識和實踐上,大數據中心大都是以存儲為核心的,本次印發的《方案》的亮點則是強調了算力中心這個概念。
算力究竟有多重要?一個數據可以給出答案——《2020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
為什么要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雖然大數據中心受追捧,但也要看到,大數據中心“一哄而上”,可能帶來產能過剩風險,而數據中心之間若不聯通,還會造成有效數據處理能力不足。不僅如此,大數據中心自身綠色發展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據統計,當前我國各類數據中心年用電量已占全社會用電的2%左右,耗電量增速連續多年保持在10%以上,以至于東部一些地區明確將數據中心定位為高耗能產業加以限制發展,而西部地區雖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適宜,但受限于網絡帶寬小、跨省傳輸成本高等瓶頸,難以有效承接東部需求,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供需的失衡。
“東數西算”本質上就是將數字領域拆分成若干細分領域,每個領域都交給更適合的地方去建設,可以避免重復性的投入和資源浪費。
此外,大數據中心不應簡單地被定義為數據的倉儲空間,它還應具備數據加工和智能化分析的功能。換言之,大數據中心的建設,不僅要增加數據的存儲能力,還要強化在算法、算力上的能力,這恰恰正是實施“東數西算”工程的目的所在。
算力時代下的AI安防
“東數西算”工程將為多產業層面帶來利好消息,對于安防行業又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安防行業在2002經歷產品數字化變革后,2005開始智能初探,那時智能視頻分析大多以移動偵測為主,應用差強人意。到了2016年,AI安防元年開啟,開始了智能探索,技術日臻完善。時至2021,AI安防已進入下半場,技術下沉后,考慮更多的是AI如何與市場全面無縫對接,如何適應場景,賦能千行百業,做深垂直應用。
進入AI安防的下半場,智能開始質變,這源于技術本身,也源于市場驅動。在AI安防下半場,算力可謂是產業智能升級改造的要素。過去十幾年間,安防依靠CPU和DSP做淺層異構計算配合,只能完成簡單周界和單目標檢測,現在依靠CPU、GPU或者FPGA等芯片完成智能攝像機算法的運算。
算力是“硬核”,這也是安防企業要創新智能產品發力點。只有算力為支撐,在前端,攝像機通過AI芯片具備足夠算力,為智能算法和應用提供高效運行環境。同時在邊緣和中心,算力也為海量視頻、圖片、數據的深度解析和大數據碰撞、檢索提供算力保障。
以前,傳統攝像機或者偽智能產品,面對復雜場景,束手無策,難以勝任用戶個性化需求等,這些其實就是算法瓶頸問題。在算力支持下,算法也越發成熟。但進入AI下半場,智能安防需要強算力做基礎支撐,算力看似夠用其實開發利用程度遠未達到市場所期。
“東數西算”工程的推進,可以為AI安防算法服務場景提供更廣泛的落地應用,只有在場景不斷豐富和應用不斷深入,更多成熟可用算法才可融入到業務應用中。如平安城市,業務需求早已從單一的管控到城市治理階段。
從經濟角度看,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是實現國家利益、技術經濟化的必然選擇。當然,從大數據中心建設到數據要素跨域流通,不只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更是實現產業聚集、區域均衡發展的重要路徑。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為抓手,通過數據流帶動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等,不僅有助于打通我國東西部數字經濟的大動脈,也將為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