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我國畜牧業的資金投入依舊不足, 畜產品良種繁育的基礎設施總體薄弱,而且對外國的優良品種的依賴性依舊很高。應該從國家的政策抓起,加大對畜牧業的扶持力度,讓畜牧業在農業發展道路上發揮巨大的作用,推廣培育優良品種,加大對畜牧業的資金投入,提高畜牧業的生產方式、管理理念以及產品質量。
畜牧業生產方式仍然落后 目前國內散養農戶比重較大,飼養水平低,沒有預防意識。從近來發生的動物疫病看,大多發生在小規模的散養戶,而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發病機率較低。隨著畜禽養殖環保標準提高,養豬行業資本門檻也水漲船高,養豬已經不再是散戶的選擇。近五年,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重拳出擊,相繼出臺新《環保法》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據統計,要達到國家排放標準,豬場廢水處理成本約3元每立方米,固體廢物處理成本約25元每噸,綜合算下來,每頭豬要達到養殖排放標準,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需要50到100元,而目前許多散戶養一頭豬的利潤約為 300 元。并且,相較于外出務工,養豬投入大,風險率低,許多農村散養戶開始退出養豬行業,曾經重度依賴散戶生產的養豬業正在遭遇無人愿養的危機,小戶、散戶抵御不了風險陸續退場。
疫病問題日益突出 重大動物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疫病風險大,對人們消費畜產品的信心影響較大,進而嚴重制約畜牧業的發展。而整個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還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威脅著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應該大力的推進升級我國的動物疾病的防治體系建設,避免流行性的動物疾病對我國畜牧業造成打擊。
1.畜牧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畜牧業一直穩定發展。經濟增長,國民收入持續升高。畜禽的飼養量,畜牧業產品產量,人均占有量等都有明顯提升,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和生態文明建設是當前畜禽養殖業的大背景。
2.豬牛羊等動物的肉類都在人們生活中,即使部分動物發生疫病時,人類也會選擇其他的家畜動物肉類來代替疫病動物,肉類加工品以及蛋,奶,乳制品,也呈不斷上升的發展趨勢。除此之外,還有如等產業。英國的影響力,不僅創造了一個龐大的體育產業門類,更是繁育了產業的整個產業鏈,其產值絲毫不亞于養牛、養羊等。在產業的帶動下,英國發展起來的體育旅游、體育等同樣是產業的有效延伸。
3.對于中國畜牧業來說,不僅僅要提供足夠的牛肉或者牛奶,更需要對現代背景下的畜牧業發展方向進行更好的審視。中國擁有眾多草原,并不適合于轉化為農耕用地,畜牧業必將長期存在,這些產業也應該學會用體育、表演等方式對傳統的畜牧業進行升級和改造,讓大眾重新接觸在人類社會中發揮重大作用的畜種。
4.畜禽養殖業面臨更高的挑戰與要求. 風險與機遇并存,養殖業主需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在未來畜禽養殖業中占穩一席之地。近年來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造成民眾對于包括畜產品在內的食物安全的關注,同時也加大了對于畜牧養殖安全、環境污染治理的要求。在寵物方面,現代人越來越多的選擇養貓或狗來陪伴自己,寵物行業的需求逐漸增大,在這種大背景下,不管是寵物方向的獸醫還是大型畜禽類的獸醫都有很大的市場,但也同樣的對職業素養和能力要求很高。
5.要想靠養豬,就要走集約化、標準化的路,以規模換利潤,推廣畜牧業養殖方式的轉變,以適度養殖的理念為主,加快畜牧業的規模化,專業化的建設步伐,有效地利用高科技畜牧養殖手段,使畜產品的質量及產量更加完善。
6.畜牧業不屬于行業,而且是高風險行業(劇烈的市場波動、健康疾病的威脅等),隨著規模化生產方式逐漸成為主流,對養殖工藝、環保處理、土地資源等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些都會加速抵御風險能力不足、生產工藝落后的養殖戶和企業的市場退出速度。空缺出的市場容量會逐漸的被大型企業占據,形成特大型企業和中等規模企業并存的趨勢。家庭農場會長時間存在,但是對養殖的技術要求要會隨著提高。家庭農場和現在的小規模養殖戶有本質的不同。
7.畜牧業需要產品特色化。規模化養殖的產品由于產品的高度一致性,并不能滿足如此龐大市場中必然存在的個性化需求。針對不同層次消費者的產品需求,會有專業的企業生產特色化的產品,來滿足這個需求。
8.一個行業如果發生變化,必定要有內部和外部的共同刺激。火車的出現取代了馬車,而電商的成功則依賴于現代物流快遞行業的出現,都受到市場需求、技術革新等要素的直接或間接影響。畜牧行業的變化同樣也遵照著同樣的規律,城市化的進展、消費者喜好,乃至新技術的出現都會對養殖業產生影響。
9.對畜牧從業者而言,養殖中存在的問題也是機遇和挑戰,以往的經驗和技能,在面對新設備和技術時可能隨時會被淘汰,唯有持續的學習才能在這發展的大浪中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