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事故危害個人安全,為了加強安全生產,提高搜救工作效率,我們分析并發現了幾個礦井事故發生時的共同點:
1、地面與井下人員的信息溝通不及時;
2、地面人員難以及時動態掌握井下人員作業情況;
3、一旦礦井事故發生,搶險救災、安全救護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為此,如何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如何準確、實時、快速履行礦井安全監測職能,有效進行礦工管理,保證搶險救災、安全救護的高效運作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如何改變目前礦井企業對井下人員落后的管理模式,如何實現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成為所有礦井企業關心的問題。
目前,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基于遠距離微波射頻識別技術的讀寫器開始得到應用,在礦井安全檢測系統中引入井下人員檢測系統將是一種趨勢。
采用RFID(射頻識別)技術,建立井下人員檢測系統,將為礦井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帶來新的契機。應用井下人員檢測系統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減少經濟損失。
信息化頭盔是由礦工帽和智能RFID卡構成,智能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組成,每個智能卡具有唯1的電子編碼,附著在頭盔上標識目標對象;智能卡能夠貯存有關人員的數據信息。在自動識別管理系統中,每一個智能卡中保存著一個人員的信息。智能卡通常安裝在頭盔表面,具有一定的無金屬遮擋的視角。
井下RFID系統設計原則
1、實現礦井井下作業人員進出的有效識別和監測管理,使管理系統充分體現“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動化”,實現數字礦山的目標。
2、為礦井管理人員提供人員進出限制、考勤作業、監測監控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一旦發生礦井安全事故,通過該系統立刻可以知道該作業面工作人員及其數量,保證搶險救災和安全救護等搜救工作的高效運作。
3、系統設計的安全性、可擴容性、易維護性和易操作性。
RFID系統工作原理
當裝有智能卡的頭盔在距離0~10米范圍內接近讀寫器時,讀寫器受控發出查詢信號,安裝在頭盔表面的智能卡收到讀寫器的查詢信號后,將此信號與智能卡中的數據信息合成一體反射回智能卡讀出裝置。反射回的信號已攜帶有智能卡數據信息。
讀寫器接收到智能卡反射回的信號后,經讀寫器內部微處理器處理后即可將智能卡貯存的識別代碼等信息分離讀取出來。
系統特點
1、體積小,安裝方便,并采用了無源RFID智能卡;
2、完備的數據統計與信息查詢軟件;
3、高度自動化;
4、采用了可選擇的兩種通訊方式;
5、完善的異常情況(包括無卡非法進入、無效卡、失效卡、黑名單卡進入)報警呼叫系統配置。
RFID系統可顯示、查詢井下情況,例如任一時間井下或某個地點人數,及每個人的身份;查詢有關人員在任一地點的到、離時間和總工作時間等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實重要巡查人員(如:瓦斯檢測人員、安全檢測人員及管理人員等)是否按照規定的時間、地點的進行各項檢查工作,減少事故發生因素;
還可實現對某些危險及重要場所的禁入、警告;可實現網絡共享,對多個用戶通過權限設置,可查看權限內信息。具備考勤功能,可查詢一個或多個人每天入井次數,在井下工作時間等。
遇突發事故,可隨時查詢事故區域的人員分布及人員身份,能及時調動相關人員處理事故及撤離,可為搶險救災提供準確資料。搶險時更準確快速識別遇險人員具體地點和位置,提高搶險效率和救護效果。
將射頻卡識別技術應用于礦井井下人員管理系統,是通過建立一個完整、靈活和實時的井下人員管理系統,包括井下作業工人的計劃安排、工人進出巷道的權限管理、巷道人員分布、作業工人資料、安全物資流動等進行管理,來實現井下管理信息化,同時提高礦井開采生產管理和作業安全的水平。
這種智能化監控系統是以礦井安全生產為基礎,射頻識別模塊(RFID)為主要設備,有線通信網絡為紐帶,監管中心的PC為中樞的新型智能化計算機管理系統,綜合運用了多種通信技術,突破了傳統礦井安全管理模式,是礦井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的新趨勢。
更多RFID相關信息請登錄廣州晨控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或者關注公眾號(晨控智能)查看,我們將第1時間更新RFID相關信息,期待您的咨詢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