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環境監測治理成為生態環境“頂梁柱”
閱讀:1464 發布時間:2018-8-20來源:北極星環保會展網
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監測工作的生命線。如今,我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應看到,生態環境監測特別是監測質量還存在著一些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例如,排污單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屢禁不止,社會環境監測機構服務水平良莠不齊,個別地方不當干預環境監測行為時有發生。
政策利好促進行業需求
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生態環境監測行業的扶持力度。2016年11月,環保部印發了《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及《關于加強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的工作方案》,為十三五時期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8月1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將用三年時間全面監督檢查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排污單位、運維機構三類主體。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健全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有效遏制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問題,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獨立公正開展工作,努力營造依法監測、科學監測、誠信監測的環境和氛圍,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客觀的目標。
環境剛需以及環境管理的客觀需求,都要求環保系統加快構建科學的環境監測體系,充分發揮環境監測對環境管理和科學決策的支撐作用,提供的監測數據產品更加豐富、科學、準確、及時。
行業銷售規模持續增長
根據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監測行業銷售額從2011年的108億上升到了2015年227億,年復合增長率約16%。預期在“十三五”期間,行業保持25%的增速,到2020年,環境監測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40億元,每年新增的市場規模為90億元。
為了解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發展狀況,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監測儀器專業委員會通過企業自行錄入的方式,統計分析了2017 年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發展狀況。共有61 家企業參與了本次的調查工作,這與2016 年參與調查的企業數量(61 家)一致。其中,國資企業為55 家,約占統計總數的90% ;外資企業為6 家,約占統計總數的10%。
據統計,2017年,我國共計銷售各類環境監測產品56,575 臺(套),同比2016 年增長38.5% (見圖),這充分體現隨著“十三五”環保規劃的出臺,以及在各項新的環保政策的指引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市場得到了穩步發展。在參與調查的5 大類產品中,除采樣器設備外,其余4 大類產品的銷售量均比2016 年顯著增長。其中,
煙塵煙氣類監測設備共銷售18,486 臺(套),同比增長22.7%
環境空氣類監測設備共銷售7162 臺(套), 同比增長55.3%
水質監測設備共銷售19,345 臺(套),同比增長86.3%
數據采集設備共銷售了9511 臺(套),同比增長53.6%。
環境監測行業發展成新主流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對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大量粉塵、廢氣等被排放到空氣中,導致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每年秋冬季節頻繁發生的霧霾天氣,已為我們敲響警鐘——大氣污染治理已經刻不容緩。
如今,大氣污染防治已經成為我國環境治理工作中的重點。2017年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2018年,隨著大氣污染法規越來越嚴格和持續的環保高壓,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熱度仍將持續。
大氣污染防治的嚴峻性,刺激了室外空氣質量監測儀需求的增長。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室外空氣質量監測儀產量將達到44.8萬臺,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9.50%,2021年中國室外空氣質量監測儀產量將達到64.4萬臺。環境監測行業發展成新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