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地表水源水質在線監測

1、排水管網監測的目的
對排水管網進行監測的目的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及時發現運行風險,輔助城市內澇或排水管網溢流時間的預警預報,第二類是積累排水管網的動態運行狀況數據,用于城市排水管網運行情況的評估與診斷。針對不同的監測目的,在監測點布置時會有不同的側重。
1.1以城市內澇預警為目的
受近年來氣候變化的影響,暴雨的頻率及強度呈顯著增加的趨勢,城市化背景下,硬質化地面的比例不斷提升,使得“逢雨必澇”“逢暴雨必癱”“城市看海”成為常態,對排水管網進行監測,則可以隨時了解城市各區域的積水情況,從而能進行及時預警,確保城市居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但監測點位置如果布設不夠合理,不僅會導致監測工作前功盡棄、浪費人力物力,還會對城市內澇管理及決策起到錯誤導向。
以及時發現運行風險為目的對排水管網進行監測時,主要關注水量方面的信息,以監測節點液位和流量為主。在監測點布置時主要考慮的原則包括:根據歷史暴雨中實際內澇情況對監測點布置進行整體統一規劃,保障代表性和均勻性;以現有排水管網設計方案為依據,在相對標高較高且確定不發生內澇的地段可適當減少布點,而在重點路段和內澇嚴重區域加強監測;監測設備可安裝在內澇點路邊和附近檢查井內。

1.2以了解排水管網運行狀態為目的
在城市“智慧排水”概念提出后,對排水管網的監測已不僅局限于暴雨時期對城市內澇的預警,而是將排水管網的監測常態化,在管網中選擇代表性的節點,通過監測這些節點的情況,盡可能全面掌握整個管網的運行狀態。為全面了解管網運行狀態,不僅需要關注水量方面的信息,還需要綜合考慮水質情況。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缺少長時間的排水管網連續監測數據,不能客觀分析排水管網的入流入滲情況,不能定量化分析雨污混流比例,不能客觀分析污水廠進水濃度低的癥結所在。對排水管網進行長時間連續在線監測,可為排水管網評估診斷及污水廠運行能力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撐數據,是保障排水管網及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的有效手段。在降雨情況下,需要對不同降雨強度下,排水管網運行情況進行全面監測,了解管網運行負荷變化,定量化分析由于降雨導致的外來水增加比例,對水質的監測則可更加全面掌握城市非點源污染情況。
2、排水管網監測點優化布置的方法
針對不同的監測目的,所采用的方法與最終的點位選址會有一定差異,目前國內外專門針對排水管網監測點優化布置的研究相對有限,根據理論依據的不同,現有優化方法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統計學理論為基礎;另一類是以運籌學理論為基礎。

2.1以統計學理論為基礎進行優化
全國地表水源水質在線監測
排水末端智能監管系統要求?
1、監測因子:pH、電導率
2、監控傳感器需具備計量器具型式批準證書
3、數據采集頻次:10分鐘/次
4、數據與市生態環境局監控中心聯網且數據傳輸率達80%或以上
5、進行日常運維、建立規范的運維臺賬
排水末端智能監管系統設備完成部署后,為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和數據的穩定上傳,需要對在線監控設備每月最少進行一次巡檢和維護并建立運維臺賬。
運維工作內容應包括對在線監控設備的運維、基礎軟硬件設施的運維。
運維臺賬應清晰、完整,可從運維臺賬中查閱和了解儀器設備的使用、維護和性能檢驗、現場圖片等全部運維歷史資料。運維人員可根據實際需求及管理需要自行設計各類記錄表,但最少應包括:運維內容記錄、運維現場照片、簽到記錄、歷史運維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