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兒童盲中先天性異常及遺傳性眼病是主要原因
閱讀:1802 發布時間:2016-3-15*兒童盲總人數約150萬人,2/3分布在亞洲,其中我國有50萬,加上患低視力的兒童,則人數還要翻幾倍。由于壽命預期長,兒童盲與低視力患者要長期忍受由此帶來的痛苦和歧視,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極大的傷害,掌握當地的低視力現狀對開展其低視力康復的指導意義。ELISA試劑盒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學生一般資料、病史及家族史由詢問學生、家長及保育老師獲得,年齡6~19歲,平均(13.0±34.6)歲,檢查合作程度好(在老師配合下),男女比例7:13。
1.2 方法
視力檢查采用全國殘聯低視力康復技術指導中心制定的低視力表,用WHO兒童視力障礙檢查法分別檢查左、右眼,條件許可者均予驗光,YZ5裂隙燈檢查眼前段,YZ6直接眼底鏡檢查眼底。對每只眼的病變部位均做記錄,擇其zui主要病變作為致盲病變部位,如果患兒有明顯的家族史或*的遺傳性眼病,則診斷為遺傳性眼病,視力殘疾標準按照1987年我國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標準[1]。全部受檢者均進行了全面詳細的眼部檢查。
2 結果
2.1 特殊病史
9位患兒提供的病史中,在1~3歲之間曾出現一次高熱疾病,之后出現盲目。
2.2 視力分類
視力檢查結果只記錄較好一眼的視力。39名盲生中,21例為盲或嚴重視力障礙(一、二級盲),占53.85%,詳見表1。表1 39例盲生視力檢查結果
2.3 病變部位
位于視網膜有8例占20.51%,其中視網膜色素變性6例,視網膜脫離及Coat's病各1例;位于前房和前房角(先天性青光眼)4例占10.26%;位于晶體(先天性白內障)9例占23.08%;位于角膜6例占15.38%,其中角膜軟化癥(穿孔)5例,先天性小角膜1例;全眼球6例占15.38%,其中眼球萎縮4例,小眼球1例;位于視神經(萎縮)3例占7.69%;位于鞏膜、葡萄膜、玻璃體均為1例。
2.4 致病原因
先天性遺傳性疾病13 例占33.33%,白內障、青光眼(后天)7例占17.95%,角膜病、眼內炎(全眼球)各6例占15.38%,視神經病變、葡萄膜炎、玻璃體渾濁、鞏膜病變6例占15.38%,Coat's病1例占2.56%。ELISA試劑盒
2.5 可治盲分類
在39例盲生中,可避免盲者28例(71.79%),不可避免盲11例(28.21%)。在可避免盲中,可預防者14例(50%),可治療者14例(50%),其中白內障9例,青光眼4例,視網膜脫離1例。6例(15.38%)患先天性白內障盲生通過手術復明,從而從盲班轉讀低視力班,6例(15.38%)盲生驗配了助視器,從而提高了應用視力。
3 討論
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公辦的公益性質的學校,專門針對聾啞和視力嚴重殘疾的學齡兒童,招生范圍跨越湛江、茂名兩市,主要面向貧困殘疾學生,具有一定代表性。由于受教育及集體氛圍的影響,學生的配合程度較好,采集病史資料及檢查的準確性較高。盲校是學齡盲童集中的地方,具備了集中、經濟省時、便于統計的優點,但由于學生來源特殊——多來源于貧困、邊遠地區,不能*體現人群的代表性。
本調查發現病變部位前3位分別是晶狀體病(白內障)9例(23.08%),均為先天性白內障,視網膜病變8例(20.51%),全眼球病變6例占15.38%,角膜病變6例(15.38%),與武漢[2]、陜西[3]、華東地區[4]、山東等[5]省市盲校的調查結果相比較,如武漢盲校調查發現病變解剖部位*位是晶狀體,陜西盲校調查發現病變解剖部位*位是視網膜(36.36%),隨后是青光眼(24.24%),晶狀體(15.15%),華東地區盲校調查發現病變解剖部位*位晶狀體(27.5%),隨后是視網膜(22.5%),全眼球(15.2%), 山東省盲校的調查發現病變解剖部位*位是全眼球(38.0%),隨后是視網膜(27.1%),晶狀體(11.6%)[25],結果顯示晶狀體及視網膜仍然是盲與低視力發生的主要病變部位。排位和比例的差異考慮與調查樣本量與來源的差異有關。本調查也顯示的疾病主要解剖部位與眼球的所有結構均有關聯,主要是屈光間質,對低視力患者的檢查診斷有指導意義。
本調查發現病變原因*是先天性遺傳性疾病13例(33.33%),主要是視網膜色素變性和先天性白內障(各占15.38%),與武漢、陜西、華東地區、山東等省市盲校的調查結果相比較,調查發病原因有高度一致性[25]。先天性遺傳性疾病作為盲與低視力發生的*病因,對找尋篩選低視力的調查對象及康復對象有重要的意義。我們通過對有先天性遺傳性眼疾的患兒作家族調查或家人追蹤,為今后低視力康復技術指導工作提供了有價值的經驗和方向,甚至為計生工作和優生優育提供依據。
本次調查顯示,大部分盲和低視力是可以避免的。約1/4患兒提供的病史中,在1~3歲之間曾出現一次高熱疾病,之后出現盲目,這些患兒均檢出角膜及內眼的嚴重疾患,按本地風俗習慣,小兒患“感冒發燒”,多要“忌口”,加上多淀粉少蛋白質的喂養習慣,估計高熱后出現眼炎和眼內炎,角膜營養不良造成角膜軟化癥導致穿孔致盲,因此作者認為,維生素A缺乏及營養不良仍是廣大農村貧困兒童致盲的重要原因,如果有早期干預機制,則*可能避免悲劇發生。本次調查還發現有6例患先天性白內障盲生通過手術復明,從而從盲班轉讀低視力班,如果這幾位盲生能在更小的年齡得到手術機會,則會有更好的結果。另有6例盲生驗配了助視器,從而提高了應用視力。因此,從多方面,如醫院從婦產科、兒科、眼科入手,農村從衛生站、村醫等入手倡導遺傳咨詢,宣傳優生優育對于預防可避免盲,以及開展積極的手術治療可治性盲,對于防治兒童盲,提高生存質量都是非常必要的。ELISA試劑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