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邦景實業有限公司>>技術文章>>免疫熒光實驗過程常見問題分析
免疫熒光實驗原理很簡單,其實就是使用熒光二抗,并在熒光顯微鏡下采集圖像,其它的和IHC或ICC區別不大。實驗過程常見問題分析:
1、目標蛋白的熒光很弱,導致組間差異并不明顯,造成假陰性結果
這種情況出現后,首先要檢查一下抗體對不對,是否適用于你的預處理組織。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些抗體只適用于冰凍切片,但若將其應用于石蠟切片,就會造成弱標記或無標記現象。
然后通過文獻等查找一下目標蛋白在該組織或細胞的表達豐度如何。若該蛋白本身表達就很少,那就沒啥可說的,你的結果應該沒問題。
此外,如果抗體修復不充分,抗原表位未全暴露,也會出現弱標記現象。比如,盡管大多數抗體都是在酸性環境中修復,但是也存在少量的抗體需要在堿性環境中修復,建議查看抗體說明書,嚴格按照其修復條件進行實驗。
2、目標蛋白的熒光太強,甚至形成非特異性的標記,一些背景染色可能被誤認為陽性區域,造成假陽性結果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抗體濃度過高而漂洗又不充分的時候。多余的抗體會吸附在組織上,造成熒光圖像整體高背景。
改進方法是適當降低一抗或者二抗的濃度,增加漂洗時間,一般能夠有所改善。
3、DAPI染細胞核時,加入的試劑太多,造成高背景染色
現在都是使用的防熒光衰減DAPI試劑,使用時滴上一滴就能將細胞核標記。
但是這也帶來一個小問題。滴加的量太多時,會造成整張圖像呈現出藍色的背景。采集得到的圖像會很不好看,如果單純使用γ值曲線去調整,圖像中的細胞核會呈現出假假的感覺,像是P上去的。
因此,滴加的DAPI不要太多,只需覆蓋上薄薄的一層即可。事實上,個人認為只要切片沒有暴露在自然光或者激發光之下,熒光的自然衰減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快。
4、組織切片預處理不當或采用石蠟切片,導致高背景染色
如果組織切片,尤其是石蠟切片脫蠟環節不徹di,也會造成區域性的非特異性標記。建議脫蠟一定要徹di,脫蠟前充分烤片也可以幫助脫蠟。
實驗過程中,玻片干燥了,同樣會造成高背景或大面積的非特異性標記。漂洗環節和抗體孵育環節最容易出現干片現象,尤其是大批量實驗時,一定要注意。使用免疫組化專用筆畫個圈,可以有效改善。
5、采集圖像過程不當,導致原始圖像不佳,直接影響后續半定量分析
采集圖像時不要對每一張圖像都加上標尺,否則后期采用Image J或者IPP進行分析時,這些標尺會對結果造成影響。
采集圖像時,速度要快。如果激發光很長時間對準目標區域,此區域內的熒光衰減會極快,有經驗的人都知道,不必多說。因此,目標區域較小時,一定要盡量快速采集,減少人為實驗誤差。
采集圖像時,必須固定一個γ值,不可以在采集過程中修改。因為,γ值確實可以改善圖像的某些瑕疵,但是這樣一來,圖像的熒光分布和強度會受到γ值的極大影響。調整幅度太大,更會造成熒光假假的感覺,非常失真。
當然了,后期半定量分析時,如果一定要調整γ值,那也是對整批次圖像的統一調整,而不是某幾張圖像。千萬別走入造假的險境之中。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