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肺腺癌細胞Calu-3細胞株來源
一、實驗原理
在以微生物為材料的遺傳學研究中,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學因素處理細菌,使基因發生突變,喪失合成某一物質(如氨基酸、維生素、核苷酸等)的能力,因而它們不能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必須補充某些物質才能生長。這樣從野生型經誘變篩選得到的菌株,稱為營養缺陷型。篩選營養缺陷型菌株必須經過以下幾個步驟:誘變處理、淘汰野生型、檢出缺陷型、鑒定缺陷型。由于本實驗是以大腸桿菌為材料,所以根據細菌的特性分別說明篩選的步驟。
誘變劑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突變頻率,它分為物理和化學的二類。物理誘變劑常用的有X射線、紫外線、快中子、γ射線等誘變處理首先是選擇誘變劑,微生物誘變中zui常用的物理誘變劑是紫外線。
誘變劑所處理的微生物,一般要求呈單核的單細胞或單孢子的懸浮液,分布均勻,這樣可以避免出現不純的菌落。用于誘變處理的微生物一般處于對數生長期,那時的細菌對誘變劑的反應zui靈敏。
誘變處理必須選擇合適的劑量,劑量的表示有二種,劑量和相對劑量。劑量的單位以爾格/cm2表示,一般用相對劑量。相對劑量與三個因素有關,這三個因素是:誘變源和處理微生物的距離,誘變源(紫外燈)的功率,以及處理的時間。前二個因素是固定的,所以通過處理時間控制誘變劑量。各種微生物的處理zui適劑量是不同的,須經預備實驗確定。
經處理以后的細菌,缺陷型還是相當少的,必須設法淘汰野生型細胞,提高營養缺陷型細胞所占比例,以達到濃縮缺陷型的目的。細菌中常用的濃縮法是青霉素法。青霉素是殺菌劑,它只殺死生長的細胞,對不生長的細胞沒有致死作用。所以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養基中野生型能長而被殺死,缺陷型不能長被保存得以濃縮。
檢出缺陷型的方法有逐個測定法、夾層培養法、*補給法、影印培養法。這里主要以逐個測定法為例進行說明。把經過濃縮的缺陷型菌液接種在*培養基上,待長出菌落后將每一菌落分別接種在基本培養基和*培養基上。凡是在基本培養基上不能生長而在*培養基上能長的菌落就是營養缺陷型。
經初步確定為營養缺陷型的菌用生長譜法鑒定。在同一培養皿上測定一個缺陷型對多種化合物的需要情況。
人肺腺癌細胞Calu-3細胞株來源二、實驗材料
大腸桿菌K12的野生型菌株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K12SF+。
人高轉移肺癌細胞095-D
人肺鱗癌細胞SK-MES-1
人大細胞肺癌細胞NCI-H661
人肺黏液上皮樣癌細胞NCI-H292
人肺退行性癌細胞Calu-6
人肺腺癌細胞NCI-H1395
人非小細胞肺癌細胞NCI-H358
人非小細胞肺癌細胞HCC827
人典型小細胞肺癌細胞NCI-H1688
人非小細胞肺癌細胞NCI-H1299
人胚肺二倍體細胞2BS
人支氣管上皮樣細胞BEAS-2B
人胚肺成纖維細胞CCC-HPF-1
人胚胎氣管組織來源細胞CCC-HBE-2
人肺腺癌細胞Calu-3
人肺退行性癌細胞Calu-6
人小細胞肺癌細胞DMS 153
人高轉移肺癌細胞95-D
人低分化肺腺癌細胞GLC-82
人肺細胞HLF-a
人胚肺二倍體細胞HEL-1
人胚肺二倍體細胞HEL-2
人肺癌細胞H1299
人非小細胞肺癌細胞HCC827
人胚肺二倍體細胞KMB-17
人胚肺細胞系KuMA
人肺鱗癌細胞LTEP-s
人小細胞肺癌細胞LTEP-sm
人肺鱗癌瘤株LTEP-s
人肺腺癌細胞LTEP-a-2
人肺腺癌細胞Lu-165
三、實驗器具和藥品
1.用具:滅菌培養皿(9厘米),滅菌三角燒瓶(150毫升),滅菌吸管(1.5毫升),滅菌離心管。
2.培養基:
(1)肉湯液體培養基:牛肉膏0.5克,蛋白胨1克,NaCl0.5克,蒸餾水100毫升,pH7.2,高壓滅菌15磅/英寸215分鐘。
(2)肉湯液體培養基(ZE):牛肉膏0.5克,蛋白胨1克,NaCl0.5克,蒸餾水50毫升,pH7.2,高壓滅菌15磅/英寸215分鐘。
(3)基本液體培養基:Vogel50×2毫升,葡萄糖2克,蒸餾水98毫升,pH7.0,高壓滅菌8磅/英寸2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