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大數據采集是智慧交通發展的關鍵
閱讀:481 發布時間:2021-1-13近些年伴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無論是城市交通還是高速公路等等面對一系列新形勢的挑戰,傳統的交通管理方式和理念已經不能充分滿足當前的出行需求,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構建智慧交通成為時代發展新需求。
智慧公路數據應用政策支持不斷
在去年頒布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到2020年,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通建設任務和“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各項任務,為交通強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另外,去年底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通知,發布《全國高速公路視頻聯網監測工作實施方案》和《全國高速公路視頻聯網技術要求》,全面加快推進可視、可測、可控、可服務的高速公路運行監測體系建設,不斷優化服務能力和監管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出行需求。
通知提出,開展全國高速公路視頻聯網監測工作,充分利用新一代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建設科學*、高效統一的視頻云聯網監測體系。根據工作方案部署,2020年1月前,將力爭實現國家高速公路7條放射線的視頻資源與部級平臺聯網共享;2020年12月底,完成全國高速公路視頻接入工作,建設部級視頻云平臺并全國聯網運行。
根據交通運輸部印發的《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35年,實現*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基礎設施,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泛在感知設施等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覆蓋,行業數據中心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建立。
其中在智慧公路方面,《意見》提出將深化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門架應用,應用智能視頻分析等技術,建設監測、調度、管控、應急、服務一體的智慧路網云控平臺。建設智慧服務區,促進融智能停車、能源補給、救援維護于一體的現代綜合服務設施建設。
大數據采集分析處理是關鍵
根據現代交通發展的基本模式,智慧交通有著很強的道路信息處理分析能力;能夠提高對公共交通資源的優化協調配置能力,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要實現有效的信息反饋,更好地接納乘客的意見等等。目前“智慧交通”發展的不但需要硬件及系統軟件產品的建設,同時更需要實現交通管理的系統化和智能化。其中交通數據采集、處理以及綜合運用是關鍵。
在我國交通信息數據采集方面,已經初具規模,并具備助力交通管理的能力,但關鍵在于如何應用好這些數據,如何更好地挖掘出數據的價值,將是當前建設智慧交通的重要突破點。
在數據資源的分析和應用方面,在智能交通的六項戰略發展重點中,第一項便是大數據共享平臺及交通云技術應用,其指出,要“建立省級、市級三級大數據共享云平臺,數據由下至上逐級匯聚,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數據共享、協同管理和一體化服務”。在數據的分析與使用方面,則是要擴大開放數據資源。
另外,在5G+AI加持下,以智能攝像機等智能采集設備為代表借助5G的高傳輸率、高寬帶、高可靠的特性,降低網絡傳輸速度延遲,加快監控信息超高清顯示,從而助力道路交通指揮中心平臺做出更精確、更有效、更快速的安全防范決策,緩解道路擁擠,提高交通順暢度。
同時在公路實際應用中,依托大數據技術針對海量的視頻圖像資源,依靠不同的處理算法、挖掘工具,借助多種數據融合手段,可以獲得不同價值的數據應用。其中針對人員與車輛的視頻大數據分析已經實現落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