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機的發展歷史
閱讀:2057發布時間:2011-05-03
- 提供商
深圳市雅迅達液晶顯示設備有限公司
- 資料大小
0K
- 資料圖片
- 下載次數
0次
- 資料類型
- 瀏覽次數
2057次
- 免費下載
宋以后的元、明、清各朝代,商品經濟亦有不同程度的發展。由于人口的增多和對外交流的日益廣泛,城市的發展異常迅速,在全國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地區商業中心。但是,在這一時期,雖然廣告的應用無疑也是異常活躍,然而,廣告形式卻未有所創新,依然是對口頭廣告、原始音響廣告和店鋪招牌廣告——旗幟、招牌、門匾、幟子、門樓、彩燈的應用。散見于各類史書、筆記、小說、唱本中的有關記載,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
1.口頭廣告
南宋詩人范成大在其《范石湖集》中有“墻外賣藥者九年無一日不過,吟唱之聲甚適”的注釋,而在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閨塾》里則有“你聽一聲聲賣花,把讀書聲差”的描述。明代馮夢龍所編宋、元、明“話本”和“擬話本”的總集《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尋夫》中更有“卻說廟外街上,有一小伙子叫云:‘本京瓜子,一分一桶,高郵鴨蛋,半分一個’”的廣告叫賣詞的記載。叫賣之聲一直延續不斷。清乾隆年間李計的《揚州畫舫錄》記載揚州平山堂一帶當時的許多賣藝攤販中,就有“蘇州人以五色粉糍狀人形貌,謂之捏像,
鬻者如市,手不停作”的記載,而在元曲中,則有“貨郎兒”的曲牌,zui早是沿街叫賣的貨郎擔為招徠顧客而唱的,后來演變為民謠,zui后又再演變為藝人的曲目。
2.酒旗廣告
唐宋以后的詩人詞家多以酒旗作為話題,而元明清的文學作品中也多有對酒旗的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3.幌子
元曲中有“滿城中酒店三十座,他將那醉仙高掛,酒器張羅”的唱詞,當時出售一些小商品的店鋪也有把商品做成“夸張甚巨”的大剪刀、大瓶藥酒的,陳列于店鋪門口或柜頭以招徠顧客。在明清兩代的小說作品中,對幌子的記載更是不勝枚舉。
4.招牌
自從唐代把招牌作為一種行市管理手段之后,招牌一直是橫跨唐、宋、元、明、清等五代上千年的廣告形式之一。《清明上河圖》上可以看到各種招牌的形象。宋代話本《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中有這樣的描寫:“不則一日,到了潭州,卻是走得遠了。就在潭州市里,討間房屋,出面招牌,寫著‘行在崔待詔碾玉生活’。”元代李有在《古杭雜記》中,引用張任國的《柳梢青》詞“掛起招牌,一聲喝采,舊店新開”來描寫舊店復業情景。由于商業競爭,在清朝的北京,更出現利用招牌對罵同業的情況,如“雨衣油紙家家賣,
但看招牌只一家,你也竇家我也竇,女娼男盜只由他”。早期的招牌一般比較簡單,但為了在商業競爭中取得廣告優勢,后來就發展出請名人書寫,并且出現了店鋪中堂,如酒店的“太白遺風”、米店的“民食為天”等等。同時,在招牌的裝飾上,也開始演變出藝術性圖案和描金寫紅等競比華貴的表現。
5.店堂裝飾
自宋代開始發展了大的店鋪之后,商店的門面修飾也成為廣告競爭的主要形式。《清明上河圖》上可以看到一家“正店”,其店面裝飾已十分講究。宋朝鼎盛時期的豐樂樓,“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同期的《夢梁錄》對杭州的描述更是詳細,“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之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可見當時已重視店堂裝飾,而在以后的元、明、清時期,這種店堂裝飾更是“競比奢華”。
6.印刷廣告
木版印刷在元明大有發展,除*用來印書之外,民間亦用來印制話本小說和戲曲。尤其在明代中葉以后,印坊所出小說、戲曲大都加有插圖繡像,作為書商推銷刊本的宣傳。弘治戊午年(1498年)刊本的《奇妙全像西廂記》,在其書尾就附有出版商金臺岳家書鋪的出版說明:“……本坊謹依經書重寫繪圖,參訂編大字本,唱與圖合。使寓于客邸,行于舟中,閑游坐客,得此一覺始終,歌唱了然,爽人心意。”從這里,可見當時書商廣告的功底。
從各個歷史朝代的商業及廣告發展情況,可以看到從口頭廣告、店鋪廣告到印刷廣告的歷史變革,從而可以看出廣告在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相對鼎盛時期及其與當時商業經濟的關系。
編輯本段LED廣告機
LED廣告機是一實用新型的消費前沿動態廣告信息發布媒體。球體內的光源為超高亮度的大視角LED(發光二極管)列陣。內置微電腦芯片處理經個人電腦編輯并儲存于記憶體內的圖文信息后,按非常的時序不斷地點亮和熄滅特定的LED點,同時在直流無刷電機的驅動下高速旋轉,在人眼的視覺暫留現象的作用下,用戶想要的圖文就會神奇地出現并懸浮在球體內的360゜的視覺空間中。寶石一樣晶瑩的球體內,一道道流光溢彩的動態圖文帶給人們的是全新的視覺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