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 14時27分57.9秒,在汶川縣漩口和臥龍之間發生里氏7.8級地震!!現確定為8級地震(08.5.19)
一開始報道的死亡人數只有4人,但是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山東、陜西、河北、湖北、湖南、江蘇、上海、浙江、廣西、云南、貴州等全國大部分省市版圖都有明顯震感,由此可知震中震源之深,地震波才會輻射到如此之大的范圍;若是震源淺的話,汶川縣這下可能會有更悲慘的事情發生。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zui令人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到了晚上,新浪網報道公布的死傷人數急劇上升,從幾十人到幾百人再一躍而至成千上萬人……而且這個數字只是暫時能統計到的,在這個數字之外,更是有多少雙被遺漏的眼睛和延口殘喘的軀體在一線鼻息中懵懂、喟嘆、恐懼、哭嚎、絕望、掙扎……
不敢想象過去這個夜晚,還會有多少條零落生息瑩瑩晨露般的無辜而不幸的生命將從此消失,永遠而無情地被抹掉。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詩經-小雅》)——在遠古而深邃的有如“純粹的藍色"(特拉克爾語)的漫漫長夜,國人似乎始終是所謂的“大寫的人",是天不怕地不怕“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毛澤東語)的主體性的高揚者,以至于在天災面前頻頻出現“戰勝"的字眼。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與我們的“不畏"和“不愧"不同,有這樣一種人,他們于內心生發出愧對感,尤其是愧對自己的死亡,據說他們在一般性上可以被稱作:詩人。而與這一般詩人也不同,另一個大詩人博爾赫斯有一首詩,題為“愧對一切死亡"——這足以讓世上好些詩人自愧竟然還在寫詩。
“死者不是一位死者:那是死亡。"按博爾赫斯的意思,一個人自己的死亡仍然是實在,而“一切死亡"卻是不實在,而又無處不在。眼下的災難讓每一個幸免遇難的人真切地感覺到,死亡就在我們周圍發生著:清新的空氣在死亡,清澈的河水在死亡,斑斕的樹木花草在死亡,鮮活的各類生命在死亡……今天,我們面對的死亡可能比博爾赫斯所感受到的更加“一切"——“死者一無所在,僅僅是世界的墮落與缺席。"
能戰勝災難和惶惶不可終日的恐懼的*希望就是愛——與受苦和犧牲連接在一起而實現的愛、同心、關切、祈禱和溫情的撫恤。
“此刻,這世上某地,無端端有人死,眼望著你。"(里爾克語)——當你讀到這樣的詩句,你的心如果不是麻木到遲鈍的程度,相信你都會被那只“望著你"的眼睛刺痛而感到羞愧。
此刻,就在此刻,在這世上有一個被名山大川環繞、深居素有“天府之國"美稱的川蜀腹地的叫“汶川"以及其他更多的地方,正“無端端"地有人在死…… 而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同樣具有零落生息瑩瑩晨露般的人生,我們“到哪里去尋得一樹花枝,以寄托自己這隨黎明到清晨的轉換瞬息而消失的身體?"
與這些死亡相伴隨的是我們心靈的死亡。我們已“像竊賊一樣已經瓜分了夜與晝的驚人的財富。"而“愧對一切死亡",就是激活心靈,進入純粹的死亡并用這純粹的眼睛看生命——看到生命的脆弱和情誼的可貴,并珍惜身邊與周圍的一切,好好的活著,在這明暗斑駁的世上。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在此,讓我們以海明威引自英國牧師 John Donne 的詩為結句,謹為幸存者敲鐘,為死難者默哀,為災區人民祈福——“每個人的逝去,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的命運,與所有人的命運相連,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是為你而敲響……"
樂清市旭升電器有限公司全體人員,自發組織了,為災區人民祈福-抗震救災捐助活動。
為表達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
特決定從2008年5月19日起到2008年5月21日止,公司全體在職員工上下班打卡時,需向四川汶川等地因地震災害死去的亡靈默哀一分鐘!在心靈深處進行一次洗禮,在往后的生活中珍愛生命,珍惜親情,友情,愛情。
特此通知!
2008年5月12日, 14時27分57.9秒 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一刻,愿逝都安息,生者堅強.
樂清市旭升電器有限公司
2008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