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來,無障礙環境建設持續推進。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殘疾人生活品質、促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近年來以5G、信息通信、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為代表的新興科技與傳統助殘產品加速融合,以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為特征的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助殘領域,幫助障礙人群克服身體障礙,提高障礙人群生活質量,為障礙人群提供更多的自主性、便利性和平等的社會參與機會。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多年來始終把科技惠民作為重要的使命擔當,在無障礙領域中持續開展工作,支撐工信部開展信息無障礙政策、技術、標準研究,在“2021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揭榜掛帥”中開展了智能導盲產品賽道等工作,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無障礙設施和產品深度融合,促進我國無障礙產品的提質升級。
2024年8月28日,由中國助殘志愿者協會和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聯合共建的國家無障礙環境展示館在北京正式向公眾開放, 通過圖片、模型、實物等方式,展示新時代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發展成就,展示館將常年免費向公眾開放。這一舉措不僅為公眾提供了解和體驗無障礙環境的機會,也展示了中國在無障礙領域的最新成果及應用。
為進一步鼓勵科技助殘研發與成果轉化,打造科技助殘示范標桿,加快推動我國高科技助殘的創新發展,向世界展現我國高科技助殘的最新成果,中國信通院聯合中國助殘志愿者協會、國家無障礙環境展示館正式啟動“科技助殘優秀案例征集活動”。
有關事項如下:
一、應征主體
應征主體包括從事科技助殘技術創新和應用服務的相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
二、應征范圍
本次案例征集活動包括以下賽道:
科技助殘產品:通過5G、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智能感知、腦機接口、智能導航、新型交互、高精定位等技術賦能傳統助殘產品,解決各類殘障人群的實際困難,包括并不限于服務于視障人群的智能視覺輔助類產品、服務于聽障人群的智能聽覺輔助類產品、服務于肢體障礙人群的智能運動輔助產品、無障礙應用等。
科技助殘解決方案: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針對殘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等方面遇到的障礙,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包括輔助技術、遠程醫療、
智能家居等多個方面。
科技助殘環境:通過科技手段優化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使之更加無障礙和便捷。包括但不限于無障礙設施(
無障礙通道、無障礙場館、無障礙停車等)、無障礙建設及改造(社區、公共場所、家庭環境等)。
三、應征時間及方式
應征主體應于2024年10月31日前填寫“智能助殘案例申報書”(點擊“閱讀原文”獲取),并將應征產品的詳細文件資料發生至郵箱liuenqi@caict.ac.cn信箱(郵箱主題格式:智能助殘-應征單位簡稱-產品或案例名稱)。
四、專家評審及案例遴選
活動主辦方將組織專家團隊對應征的產品及案例開展評估評測,從先進性、創新性、實用性及具體性能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擇優遴選出智能助殘優秀案例,優秀案例將有機會:推薦至國家無障礙環境展示館進行示范展覽;推薦至中國信息無障礙論壇上發布。
五、聯系方式
中國信通院 劉恩琦 18800135607 iuenqi@caict.ac.cn
中國助殘志愿者協會 王荔 13591111237 wangli_cl@163.com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