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對公安工作而言,科技創新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和全局性地位。隨著
大數據、人工智能、
云計算等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科技成為推動法院工作現代化重要力量。智慧化的發展對于提升司法公信力、優化司法服務、增強司法效能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法院在智慧化建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小編在本文中整理了一些智慧法院在實際中的應用案例,一起來看:
浙江舟山中院:打造“法護自貿”集成應用 數智賦能護航自貿區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浙江省舟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打造“法護自貿”集成應用,并于2023年12月上線試運行。“法護自貿”集成應用以打造浙江自貿區司法金名片為思路牽引,從當事人(國內+涉外)、法院、監管部門需求角度出發,內部優化自貿案件“立審執破”審理程序、外部推動建立多跨協同自貿治理體系,融合自貿司法服務、自貿案件審判、自貿協同治理三大需求,在此基礎上建設“法護自貿”駕駛艙,為自貿區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吉林延邊中院:審判輔助事務集約化一周年巡禮 助推實現審判工作現代化
2023年,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決定在全省法院推動審判輔助事務集約化改革,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作為改革試點,率先實行審判輔助事務集約化改革,積極探索司法資源集中、統一服務的改革路徑,探索“審判團隊+審務團隊”相結合的大管理架構。運行至今,迎來集約化改革一周年,得到法官和當事人以及律師的一致好評。
黑龍江諾敏河法院:無人機為取證執行插上“智慧之翼”
為解決環境資源案件調查取證存在的現實困難,近年來,黑龍江省諾敏河人民法院積極探索無人機在司法領域的應用,使用無人機進行航拍取證,將傾斜攝影技術應用于長度、面積、堆體體積等數據的測量,快速便捷準確的獲取測量數據,助力審判執行工作提質增效。該院探索在環境資源案件中引入無人機進行調查取證工作,無人機可輕松進入人力難以到達的地點,在上空清晰地拍攝涉案地點全貌,輔助執行干警確定土地面積、環境資源毀壞程度等,有效提升執行工作質效。
江蘇啟東法院:科技賦能融和法庭 助推社會“e治理”
近年來,江蘇省啟東市人民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積極創新工作模式,有效整合資源,將數字服務、人工智能、大數據管理等融入“融和法庭”建設,努力打造“融和法庭”啟東樣本,助力新時代“楓橋經驗”新發展。
將法院電子訴訟平臺、江蘇微解紛、支云庭審等平臺與“融和法庭”平臺進行數據對接,定期分析轄區內案件類型,研判風險隱患等信息,及時推送承辦人,實現矛盾糾多元化解。
浙江云和法院:建立“終本智管” 喚醒“沉睡”案件
近年來,浙江省麗水市兩級法院充分發揮黨委領導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推動麗水市委在全市部署開展執行終本案件暨執行積案出清攻堅行動。在“終本出清”牽引下,浙江省麗水市云和縣人民法院運用數字賦能,打造終本出清智能管理應用(以下簡稱終本智管系統),通過對終本案件的海量執行數據進行有機整合,加強全方位智能管理,構建多維度分析體系,實現多樣化數據展示,著力推動終本積案實質化解,讓更多“紙上權益”變成“真金白銀”。
福建南安法院:智能新平臺“慧”及生態大建設
近年來,福建省南安市人民法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生態治理工作痛點難點,創新研發“兩溪一灣一山一橋”智能生態司法監控平臺,增強環境保護合力與工作效能,充分發揮生態保護司法審判職能作用,打造全方位生態環境法治服務格局。
南安法院與林業部門簽訂《林業執法與司法協同保護框架協議》,進行定期會商研討、信息共享共用、業務協作交流、涉林糾紛聯調等工作。同時,通過“兩溪一灣一山一橋”智能生態司法監控平臺,對破壞自然生態的違法違規線索進行匯總,研判以及違法風險評估等,建立生態安全風險事先預警機制。
下一步,各級法院應繼續加快實現智慧化法院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