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2024年8月28日,2024深圳(國際)通用人工智能大會暨深圳(國際)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大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盛大開幕。
大會以“魅力AI·無限未來”為主題,重點打造“一會一展N論壇”三大核心板塊,構建“會、展、銷”三位一體的核心支撐體系,是全球首個以通用人工智能為主題的大會暨博覽會。大會由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主辦,廣東省工商聯、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等單位指導。全國工商聯組織建設部副部長王兆成、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萬淑萍、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譚岱、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等出席,多位國內頂尖人工智能專家、行業領袖及來自深圳人工智能產業代表性企業、多地政府職能部門的200余位嘉賓出席大會。
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譚岱在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人工智能發展,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堅持“政策牽引+要素供給+生態培育+場景賦能”,全市培育形成了龍頭企業引領、專精特新和初創企業跟進的雁陣梯隊及一批“城市+AI”標桿場景。本次大會搭建了技術交流、深化合作的重要平臺,構筑了供需對接、場景牽引的產業生態。希望以此為契機,推動人工智能領域更廣泛、更深入的合作,為深圳人工智能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本次展覽面積超6萬平米,吸引來自國內外近1000家企業參展,展品達1606件,其中首發新品達61件,匯聚了100位AI企業領袖精英。大會以產業鏈為主導,吸引頭部企業深度參與,中小微企業全面參與,既有算法、算力、數據的頭部企業,也有大模型及記憶、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等領域的頭部企業,還有大量從事千行百業+AI的企業,展出了AI+政務、AI+醫療、AI+法務、AI+交通、AI+文旅等相關領域的人工智能產品。
大會以創新的“1+2+N”層級架構煥新呈現,包括一場開幕式+兩場主論壇+N場論壇。來自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的產業界、學術界和金融界等嘉賓,通過高規格的論壇和主題討論,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大會同時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王國法、孟建民等10余位國內外院士親臨分享,共同探討AI+生態大模型、AI+創新應用等行業前沿議題。大會現場設置了EVTOL、數字人直播、VR體驗、人形
機器人、無人系統、人機交互綜合體驗區,為觀眾精心打造一個充滿互動體驗感的盛宴,推動AI智能領域產業的民用化和普及率。
大會將在8月28日-30日期間持續舉辦,還將發布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白皮書等研究報告,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重點企業TOP50榜單等,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鏈的深度交流,推動創新融合發展。
深圳堅持“政策牽引+要素供給+生態培育+場景賦能”,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效。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3000億元,增長超20%。現有深圳灣、前海灣、福田等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區和2000余家人工智能企業,形成華為、騰訊等頭部企業引領,元象科技、思謀科技、兔展智能等高成長性企業支撐,一大批初創型企業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深圳還打造了大灣區首個垂直領域大模型生態系統——“模力營”AI生態社區,聚焦企業痛點問題提供算力、空間、場景應用三方面支持,空間免裝修,兩年免租金,算力優先用,每年可享最高100萬元高額算力補貼,吸引了一批初創企業入駐,加快培育集研發、孵化、投資、市場應用于一體的產業生態體系。
當前,深圳正從五個方面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一是打造全棧創新先鋒。從算力體系、技術創新、科研平臺、建設生態創新四個方面發力,加快核心技術創新,布局重大科研平臺,全方位構建人工智能生態。二是打造智能產品先鋒。充分發揮深圳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優勢,推動形成全身智能、全車智能、全屋智能的“三全智能”產品矩陣,如AI手機、AI PC、智能網聯汽車等,加速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和產業化,搶占“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發展的新賽道。三是打造數據跨境先鋒。從數據的流通、供給、治理三個方面著手,開發高質量綜合數據集,積極探索個人信息、科研、金融等領域的數據跨境流通,打造數據跨境流通樞紐。四是打造場景應用先鋒。持續構建全域全時場景應用體系,加快推進“公共服務+AI”“城市治理+AI”“千行百業+AI”,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現代服務業,打造“全面開花”的城市級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五是打造智能駕駛先鋒。從產品矩陣、基礎設施、應用生態、支撐體系四個方面下功夫,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智算中心等平臺,拓展智慧交通場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