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近日,國務院印發《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對未來5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政策措施和組織實施等作出部署。8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圍繞相關問題進行了介紹。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在吹風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范圍顯著擴大,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明顯加快,一批現代化都市圈逐步培育,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行動計劃》提出,經過5年的努力,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市渠道進一步暢通,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進一步健全,協調推進潛力地區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明顯加快,培育形成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現代化都市圈,城市安全韌性短板得到有效補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接近70%。
早在201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制定實施《規劃》對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推進智慧
城市建設,統籌城市發展的物質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利用,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實現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當前,中國城市經濟呈現出新常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在此階段,智慧城市建設日益成為各地發展的新熱點,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已有400多個城市宣布建設智慧城市,且隨著時間推移,數量在繼續增加。
在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設符合城市發展趨勢,體現了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民生服務、生態和諧的城市發展目標。
隨著新型城鎮化不斷推進,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趨勢越發明顯,建設、管理、運轉等各個環節都面臨著許多挑戰,需要更加精細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建設智慧城市,不僅能有效破解“大城市病”,也能體現城市治理溫度。智慧城市理應善用智慧化手段提升治理溫度、提高管理效率、增強綜合實力,讓越來越多的人在日漸豐富的智慧生活中受益,使城市更宜居和包容,從而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建設智慧城市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就是為了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實施方案》牢牢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提出了增加普惠便捷公共服務供給、健全市政公用設施、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城市住房體系等宜居城市建設重點任務。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建設更宜居、更安全、更智慧、更綠色的智慧城市是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