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展會報道】5月的合肥,陽光燦爛、花開滿徑。備受業界矚目的公共安全領域新產品、新技術之花,也相約在肥精彩綻放。5月8日上午,由公安部新聞傳媒中心指導,中國警察網主辦,安徽省安防協會等協辦為期3天(5月8—10日)的2024中國(安徽)社會公共安全產品展覽會,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
公安部新聞傳媒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副總編輯蔣熙輝,安徽省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鄭剛,中國警察網總裁、總編輯關清,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原局長、中國保安協會第一副會長劉紹武,國務院應急專家、北京市消防局原局長、武警少將、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無人系統安全專委會主任委員吳志強,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安協”)秘書長王楠,陜西省公安廳科技信息化處副處長、中安協咨詢委專家郝光燁,安徽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原總隊長范厚本,安徽省安防協會理事長王慧莉,來自各地公安機關,28個省市兄弟安防協會(名單見“延伸閱讀”)負責人,合肥市相關部門領導以及參展商代表等200余位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上,安徽省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鄭剛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向遠道而來的領導、嘉賓、參展商和各界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同時希望安徽公安和各參展商以及各界用戶用好展覽會這一交流平臺,以會交友、攜手共進,不斷推動公共安全領域交流協作、健康發展,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搶占轉型升級制高點,牢牢掌握高水平安全主動權,切實以新技術、新擔當、新作為續寫“平安建設”新篇章!
中安協秘書長王楠在致辭中指出,安徽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不乏優秀安防企業,從而為安防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樣,安徽省安防協會也為助力更高水平“平安安徽”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他希望廣大安防企業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新的賽道上同向發力,勇毅前行,為推動我國安防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促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8日上午10時,公安部新聞傳媒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副總編輯蔣熙輝宣布展覽會開幕。開幕式后,在講解員引導下,各位領導、嘉賓現場觀摩了6號館“安博會”展區。
·萬余平方米展區“四新”盛裝亮相。此次展覽會以“構建公安科技創新體系 推動安防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公安科技創新應用展區、安徽安防產品展區、人工智能應用展區、智能交通展區、雪亮工程應用展區、智慧警務裝備展區、警用特種車輛展區、無人系統展區、5G應用展區等各具特色,萬余平方米展區多層面、全方位展現了公共安全領域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案、新趨勢,從而備受業界關注。
·千余品種涵蓋公共安全領域。參與此次展會150余家企業多達千余品種,涵蓋了視頻監控、網絡安全、反詐及大數據處理、智能警用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數據應用與安全產品、無人系統安全產品、智能交通產品、人臉識別技術、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等,其中不乏公共安全領域最新科技應用成果。
·省內外品牌競相綻放。中國鐵塔、中科可控、奇瑞、江淮、安徽四創、超清科技、清新互聯、泰合信息、中新賽克、烽火星空、安徽超遠、百誠慧通、上海博達、安徽藍劍、警泰安、強力巨彩、太極集團、雅迪等眾多省內外知名企業的品牌競相綻放。展會上,由安徽省安防協會組織的“安徽安防產品展區”,也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展會期間,8日下午,主辦方舉行了“2024公安科技創新發展研討會”,來自公安、行業專家學者、知名企業代表等,解析行業風向,探索行業發展趨勢。會上,安徽省市場監管局標準處對安徽省地方標準《高空拋物視頻監控系統建設規范》進行發布和解讀。
作為系列活動,8日上午11時,安徽省安防協會舉行了第五屆全省安防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開幕式(另作報道)。
安徽省安防協會副理事長萬森、尼秀明,秘書長于利莉等參加了開幕式。 (文:汪良和)
延伸閱讀
應邀出席“安博會”與安防技能競賽開幕式的全國省市安防協會有(排名不分先后,共60余位領導)
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
北京安全防范行業協會
吉林省社會公共安全產品行業協會
福建省安全防范行業協會
上海安全防范報警協會
上海市無人機安全管理協會
天津市安全防范服務行業協會
海南省智慧城市安防技術行業協會
新疆安全技術防范行業防協會
湖北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江西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內蒙古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陜西省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
遼寧省公共安全防范行業協會
浙江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深圳市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南京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濟南市社會公共安全防范協會
武漢市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南昌市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鄭州市公共安全防范行業協會
開封市公共安全技術防范協會
泉州市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三明市公共安全防范行業協會
蘇州市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徐州網絡公共安防技術協會
南通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邯鄲市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