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當下,我們正處在一個科技快速發展、處處充滿智慧化的時代,現代信息技術已經融入日常生活,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其中,氣象更是與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傳統氣象系統逐漸發展成一個具備自我感知、判斷、創新和自適應能力的智慧氣象系統。發展智慧氣象,既是做好氣象工作的時代要求,也是提高氣象服務的重要一步。
智慧化時代,發展智慧氣象意義重大
1.智慧氣象感知災害 減少損失
發展智慧氣象在防御和減輕極端天氣、氣候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智慧氣象提前感知氣象變化,氣象部門通過智慧化搜集、應用、分析、運算氣象數據能進一步提高社會自然災害的科學預知和抵御能力,有利于及時采取措施保護人類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穩定。
2.智慧氣象實時監測氣象信息
智慧氣象依據各地區重點氣象災害類型,對重點區域的氣象觀測站、天氣雷達等觀測設備以及氣象防災減災、輿情等領域的關鍵指標進行精細化網格監測管理,從而實現了氣象監測由宏觀到微觀的全面掌握、統籌兼顧,輔助管理者更有力的掌握氣象態勢變化。
3.智慧氣象預警提醒
智慧氣象可以對本地災害點和氣象數據進行預設,政府決策部門可以通過智慧氣象平臺了解氣象災害對本地的影響。并把相關氣象要素和災害隱患點的閾值與政府相關負責人進行關聯,智慧氣象利用人工智能模型,對各種數據進行自動識別、監測,在超過某個閾值時,智能氣象開啟屏幕提醒、并通過短信、電話外呼等形式對相關負責人進行提醒,實現預警快速直達。
那么,支撐“智慧氣象”技術要素有哪些呢?
1.氣象大數據
數值預報模式是現代天氣預報業務的基礎,氣象數據一貫以龐雜眾多、數據量大而著稱。這些數據構成了現代天氣預報業務的基礎——數值預報模式。
2.物聯網技術
未來是萬物互聯的時代,而物聯網技術也將引領天氣預報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未來任何物品都可能成為潛在的獲取氣象數據的通道,尤其是隨著可穿戴設備的不斷發展,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氣象數據源。這些通道和源頭就像一條條數據流,將為高效及時的精細化預報提供堅實基礎。
3.云計算應用
只要輸入簡單的搜索指令,就能得到大量的信息——這就是最基本的云計算技術。對于擁有“空、天、地”海量觀測數據的氣象部門來說,“云時代”里的一些初步探索,已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成效。
智慧氣象廣泛應用,多領域多場景均有應用
在 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上中國開發了“冬奧智慧氣象”APP,APP提供比賽場館全天24小時的冬奧會氣象信息服務,包括場館精細化氣象服務產品、場館周邊交通氣象信息、天氣預警以及其他冬奧相關的專項氣象服務信息。并運用最新前沿技術,滾動更新冬奧智慧化氣象服務,實現實況、預報、預警、交通氣象服務等服務產品的快查詢和顯示。
廣西氣象局以氣象訊息為切入點升級氣象服務,結合行業需求提供給人們更多氣象信息,如天氣、氣候、雷電、洪澇等,通過5G消息形式主動送達便民信息到民眾手機,并為政府、公共服務單位提供應急訊息發布、氣象訊息等,提升城鄉氣象服務水平。
陜西省咸陽市將智慧氣象建融入智慧城市建設中,將氣象大數據與信息化技術結合,初步實現了智慧氣象建設的災害監測智能化、實時信息網格化、天氣預報精細化、多元信息融合化、預警發布精準化、預報業務規范化、氣象服務留痕化、公眾服務普惠化,從而提升了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完善了咸陽市防災減災體系。
結語:智慧化時代背景下,應不斷加強科技創新能力,氣象與人們生活聯系最為密切,正在釋放新發展活力。相關部門應不斷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氣象服務保障能力,發揮氣象防災減災作用,為廣大人們提供更便捷舒適的生活。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