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近日,IDC發布《IDC FutureScape:全球智慧城市2023年預測——中國啟示》,綜合考慮影響智慧城市投資的全球驅動因素,如顛覆風暴、網絡安全風險、人工智能、生態創新、元宇宙、ESG、一切皆服務等,總結出中國智慧城市市場的十大預測,內容涵蓋云、人工智能、安全、數據共享、數字孿生、元宇宙、環境可持續發展、交通、水務等方面。
預測一:氣候危機。到2023年,盡管在氣候跟蹤和智能分析,及綠色采購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中國35%的城市仍受到全球能源和氣候危機的影響。
預測二:零信任與人工智能。到2024年,零信任架構逐步采用,中國20%的大中型城市將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提升感知能力,以及賦能網絡安全解決方案。
預測三:云與托管服務。到2024年,由于技術人員持續短缺,中國75%的地方政府將重新調整財政預算和組織分工,增加對云和管理服務的支出。
預測四:數據共享。到2023年,中國30%的部、省、市政府將搭建數據平臺,在政府、企業和公眾之間的數據共享,以改善流程和用戶體驗。
預測五:人工智能輔助技術。到2025年,中國60%的人口超過10萬的社區,為保證公平性和包容性,至少部署了一種以上的人工智能輔助技術,提供從多語言到無障礙服務。
預測六:建筑工程行業生態。到2026年,中國50%的大中城市將與IT、建筑、工程和房地產公司組成行業生態,分享數據、應用和專業知識,以解決環境可持續發展(ESG)問題。
預測七:多式聯運中心。到2026年,中國超過50%的大城市將部署多式聯運中心,以促進便捷流動、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及普惠。
預測八:數字身份認證。到2024年,中國60%的大城市和80%的省將提供數字身份認證,以提高服務的訪問安全性。
預測九:數字孿生水務。到2025年,受缺水和極端天氣的陰影,中國40%的大城市將建設水務數字孿生平臺,以監測管理水資源的供應、質量、彈性,及用水習慣的變化。
預測十:元宇宙服務。到2027年,中國15%的城市產品和服務將以元宇宙或增強現實的方案提供,改變服務交付、規劃、模擬仿真,以及互動方式。
另外,根據2023年1月發布的《IDC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情況及趨勢分析,2022-2026》報告,2022年中國政府主導的智慧城市ICT市場投資規模為214億美元,其中硬件產品投入達到81億美元,占總體投入的37.9%;軟件投入為51億美元,占總體投入的23.8%;服務投入為82億美元,占總體投入的38.3%。
IDC預計,到2026年,中國政府主導的智慧城市ICT市場投資規模將達到389億元人民幣,2022–2026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1%。(備注:IDC定義的智慧城市市場包括智慧政務、智慧應急、智慧交通、智慧校園、智慧環保、智慧警務等子市場。)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