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悠悠西漢水,魏巍大堡山,滔滔燕子河。禮縣,是先秦文化的發祥地,是黃河仰韶文化和長江巴蜀文化的交匯點,更因諸葛亮六出祁山而聞名于世,在這片古老的沃土上,一代代禮縣公安人守一方平安,護一方穩定,他們緊跟時代步伐,積極主動融入,切實提高全警信息化技能水平,不斷推進“智慧公安”建設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禮縣公安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向科技要警力、向數據要戰斗力,變“汗水警務”“人海戰術”為“現代警務”“智慧交管”,著力推動構建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新格局,努力實現出行更安全、道路更暢通、服務更高效、執法更規范的目標。
科技賦能,城市道路更暢通
禮縣公安局以城市交通亂象治理為突破口,打造了“情報研判主導、高效扁平指揮、機動高效勤務、精準打擊違法”四位一體工作機制,集成建立了包括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集成指揮平臺、交通管控平臺、信號燈控平臺等系統;加強與百度、高德、騰訊等導航地圖的合作,每天對擁堵路況、道路施工、交通事故等路段,及時提示分流;利用電子監控設備對外地車輛大數據分析研判,對進入禮縣轄區的外地車輛進行大數據過濾,對在禮縣轄區三日內的輕微交通違法不予處罰;實現交通信號燈智能配時,對城區交通流量實時監控,根據車流量自動調整;建成人臉識別抓拍與車輛軌跡分析系統,通過前端高清設備信息采集,實時掌握轄區路網整體運行動態,對進入轄區車輛留存實時數據進行建檔,包括車輛數據、車輛屬性、主副駕駛人員人臉圖片,對重點違法駕駛人員、及涉案*通過人像特征值比對的方式,實現專網數據與公安信息網數據實時比對、秒級檢索,達到精準防控、打擊*的目的。
信息支撐,農村管理無死角
禮縣山大溝深,農村道路通行條件差,農村道路交通管理薄弱,針對這些現狀,禮縣公安局將加強公安交通管理基層基礎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以信息化從村道路建設為突破口,以縣鄉道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為重點,政府先后出資430萬元,用于農村道路視頻監控建設,將157處農村勸導站監控設備接入視頻專網,實現鄉鎮交管站與交警大隊信息資源共享,依托農交安APP,在轄區主要干道安裝會車預警和透車抓拍系統,開展對農用車違法載人等突出違法行為的精準查處和監控預警。
禮縣公安局永興派出所和永興交警中隊中隊按照“警力不足、科技彌補、緊盯源頭、防范在先”的原則,利用“1+1+N”的警務工作模式(即1名民警加一輔警加若干交管勸導員),把農村勸導站、“雪亮工程”視頻監控接入綜合指揮室,全方位進行信息化研判、視頻化巡查、網格化管理、自動化預警、動態化查處,實現轄區視頻資源的共享,對轄區內農村道路實現無死角、全覆蓋管理。
放管結合,群眾心中有溫度
被評為“全國優秀縣級車管所”的禮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車管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制定出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交管服務便利化工作方案》,對改革任務實行掛圖式作戰、清單式管理,細化任務分工,嚴格時間節點,全警發力,凝聚合力,進一步在優化辦事程序、拓展科技應用、創新服務舉措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強化“放”的力度,“管”的能力、“服”的質量,全面升級公安交管服務品質和服務效能。
按照公安部66項放管服便民利民措施,禮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車管所深化“互聯網+交通管理”應用,加強交管12123APP應用力度,積極探索“一窗辦”“一站辦”向“線上辦”“指尖辦”轉變,多渠道遠程受理車駕管、違法處理、學法免分等業務,“警醫通”自助體檢機在車管大廳正式上線服務,實現“警醫通”業務一站式辦結;在全縣陸續發放機動車電子駕駛證;將部分車管業務下放至基層所隊,依托“流動車管所”將服務觸角向農村延伸。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面對“人、車、路”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禮縣公安局將始終堅持“科技導向、實效實用”的理念,緊扣公安改革主旋律,傾力打造“智慧交管”新陣地,不斷提升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