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2022年以來,作為縣級整體試點單位,諸暨市公安局在上級公安機關和諸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立足“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錨定“基于新技術的智慧公安新機制、現代警務新體系”工作目標,堅持“三輪驅動”為改革方法論,全力以赴推進“公安大腦”42項試點建設任務,推動整體工作和隊伍形象邁上了新的臺階。
體制變革 變革型組織推動警務體系演進升級
“原先,對于群眾通過網上申請的辦件,辦理進度、期限無法精準把握,讓群眾的網辦體驗打了折。為此,我們組建了網辦中心,整合了七大警種的日常業務審核、監管職能,通過實時數據監管平臺,對公安辦件流程、辦理時限及服務評價等全方位預測預警和全流程閉環監管,實現辦件情況全量全程掌握,轉變了以往管理碎片化問題,群眾好評率進一步提升達99%以上。”諸暨市公安局網辦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這些成效的取得離不開諸暨公安近年來緊扣推進變革性組織建設,持續推進職能整合,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多管齊下”推動形成現代警務組織體系的努力。
在合成作戰方面,按照“黨建引領、機構虛擬、實體運作”要求,建設運行“1+6+2+18”合成作戰體系,今年以來,基層派出所上報情指行合成作戰中心請求1.4萬起,中心發起合成作戰232起,有效體現了合成作戰在全時、全量支撐基層實戰上的效用。
在基層治理方面,堅持專群結合、平安共建,著力構建以基礎管控中心為“腰”的“兩縱三級”社會治理體系,實現風險隱患全域防控、治安要素全量管控、社區工作全程掌控。
在專業打擊方面,緊扣“預防打擊、精準打擊、高效打擊”目標,推進刑偵體制改革,搭建兩層三級打擊架構,推行相對集中辦案機制,組建專業打擊隊4支,專業打擊占比達70%以上,成功偵破部督、省督案件和命案積案數起,專業打擊數量質量居紹興第一。
在執法監督方面,主動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運行公安法制部門全體入駐、檢法司常態入駐的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實現專業集約、分類分段、快慢分道、政法一體,確保刑事案件“應進盡進”,配套建立專業辦案隊,提升重大案件偵辦質量。
在服務惠民方面,高標打造網辦中心,整合進駐戶籍、治安、交警、出入境、禁毒、網安、監管等7大警種,實現194個服務事項上線網辦,目前全市掌上辦件量占比達70%,高頻民生事項網辦率達90%。
機制變革 扁平化流程實現警務運行高效協同
設卡攔車、酒精呼氣檢測、毒駕唾液檢測、通過放行……這是諸暨市公安局“酒毒駕一件事”監管應用后的場景,在節約行政監管成本的同時,也更進一步擠壓了涉酒涉毒違法*的空間。
“公安大腦”改革以來,諸暨公安因地制宜建立95項警務運行機制,推動警務高效運轉。圍繞風險隱患排查化解,建立健全風險閉環管控大平安體系,依托開放式情報網,主動為黨委政府做好參謀,不斷壓實屬地責任,今年以來實現重大敏感案事件零發生。
在圍繞街路面勤務運行方面,扎實推進城區交警、巡特警、派出所三警融合,調整優化城區網格,實行無差別處警,重復報警率同比下降46%,至2022年10月底,全市有效警情同比下降3.87%。
圍繞執法辦案閉環管理,與檢察院聯合成立全省首家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出臺《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實施意見》等17項制度,刑事案件進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辦理占比達95%。運用執法哨兵、行刑銜接“兩法通”等應用,配套建立預警、核查、反饋的閉環機制,最大限度提升執法質量。
在隊伍建設方面,建立集普訓、專訓和實訓為一體的系統教育培訓機制,組織開展民警輪值輪訓、“藍鷹教官團”送教下基層等活動,持續不斷提升民警整體能力。
技術變革 數字化應用賦能警務實戰成效顯著
在諸暨街頭,有時你能看到交警在處理交通違法行為時掏出手機,畫面上有民警出現,這是諸暨公安為了應對基層執法總量大、警力不足而開發的“警斗云-遠程執法系統”,是深入推進公安數字化改革的成果之一。
諸暨公安堅持“基層需要什么就建什么、基礎哪里弱就改哪里”的原則,圍繞基層最需要、最難掌握的“人員”“情報”“要素”三個大類,通過“人力+科技”的手段大力推進一批重點數改項目,以技術牽引現代警務機制變革。
除了“警斗云”外,還有全面應用情指行合成作戰平臺、開放式情報網、浙里人口全息管服、平安行、產業鏈預警、執法哨兵、數字法醫、行刑銜接“兩法通”等實用、管用的平臺,配套制定了數據流轉、督辦、反饋等工作機制,努力讓數據多跑、民警少跑、群眾不跑,為風險研判、人員管服、隱患整治、執法監督、勤務運行等提供了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