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視點跟蹤】2022年受顯示弱周期的影響,行業整體較為低迷。Mini/Micro作為業界公認的下一代顯示技術,被視為未來行業發展的最強驅動力。
基于此,LED顯示鏈上的相關企業即使在今年公司經營和業績承受較大壓力的情況下,依舊加大了對Mini/Micro LED的投入與布局。
Mini LED在2021年成功跨越了商用元年,今年產業鏈上的企業又陸續宣布已具備Micro LED量產的能力。
技術方面的積累已初步具備,Mini/Micro LED邁進市場開墾與降本增效環節,溯源設備與材料大廠該如何協同推動消費者對新技術的認知與認同,從而成功打開藍海市場?
11月24日—25日,由高工LED、高工產研主辦,標譜半導體協辦以“弱周期產業大變局,強合作顯示大可為”為主題的2022高工LED顯示年會暨由強力巨彩冠名的2022高工金球獎頒獎典禮在深圳機場凱悅酒店隆重開幕。
11月24日下午,在由德沃先進冠名的主題為“Mini/Micro產業化重要推手”的智能智造與材料專場上,在高工LED董事長張小飛博士的主持下,德沃先進副總經理周曉曙、凱格精機副總經理鄧迪、晨日科技銷售總監黃玉尊、利亞德智能顯示研究院通用二所總工程師孫雪超、田十科技總經理徐嘉鵬、海柔創新行業拓展總監徐術勇、TCL電子研發中心光學系統工程師季洪雷博士就“溯源設備材料如何推進市場增量”、“微間距顯示關鍵設備材料如何突破”等問題進行了精彩的圓桌對話。
從小間距過渡到Mini LED再到未來的Micro LED的顯示發展路徑正在逐步推進,價格成為了目前最大的攔路虎。
TCL是全球第一個做Mini LED電視的廠家,季洪雷博士立足終端產品需求,認為Mini LED背光的成本不能比普通背光高出超過20%,否則對于下游企業來說就很難接受,當然在未來能做到比普通背光成本更低是最理想的狀態。
轉移設備、芯片等各家之間的差異導致成本升高,所以通用性、標準化是降低成本的一個重要方向。價格決定市場,20%應該是普通消費者可以接受為顯示效果去買單的一個值。
同為終端廠商的利亞德,孫雪超也認為成本是Mini/Micro LED產業化的第一要素。現階段Mini/Micro LED成本的降低和質量的提升正在同步進行,但想要真正進入民用以及消費電子市場,Micro LED顯示的路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孫雪超認為,在材料和設備方面如果沒有革命性的技術出現,那很難跟傳統的LED在成本上媲美。而從降本來看,最大的方面還是芯片,未來也會考慮在更小間距采用堆積技術。
下游需求已經提出,設備與材料作為LED產業鏈的源頭該如何從性能以及價格雙管齊下快速推進市場增量?
德沃先進作為國內焊線設備廠商,周曉曙根據過往與國外廠商同臺打擂的經驗,認為在速度、精度、穩定性跟外國廠商保持齊平的時候,價格做到只有對方一半才能逐步穩占市場。
這前幾年技術沉淀取得突破以后,德沃才開始批量銷售,預計公司的規劃到明年年底,在LED性能指標、功能穩定性要跟KS、ASM平齊,甚至是趕超。
已成功在錫膏印刷設備領域走出國門的凱格精機,鄧迪分享到凱格大概花了八年時間與國外齊平,十年的時間超過對手,至今全球市場份額已達45%以上。
“設備端的降價應該主要體現在性能提升上,比如報廢率降低、材料節省等,當然價格肯定也會根據訂單有一定的空間,但性能才是成本最好的體現。”鄧迪表示。
凱格將傳統的單臂擺臂的模式最高規劃放在Mini LED的環節,針對巨量轉移模式定在3年內到5年內一個長期開發中,未來去做巨量轉移設備。產能方面,規劃做到5000臺一年。
不同于設備端的趕超路線,作為材料廠商,黃玉尊談到晨日科技已主動提出降本,有些采用國內材料的方案折價已達到50%。
徐嘉鵬補充道降本只是路線之一,材料端真正實現國產替代要做的肯定是代差,這就需要上下游配合好,走垂直路線。“目前國際上是一個逆全球化的趨勢,很慶幸行業也認識到這個問題,大家配合度很高。”
田十科技像所有想要實現國產替代同行一樣對標國外的產品,在價格上有一定的降低,性能一定要一樣或者更好。同步我們一定要儲備下一代,下一代才是真正大爆發的時候,但是這個國產替代就是更低的成本一樣的品質來替代。
在倉儲成本這方面,海柔創新徐術勇提出使用臺機器人大概節省人力是1.5到2.5個人,根據不同行業來區分,按1.5來算如果按人工6000月工資來算一年是7萬,如果是1.5大概是在10萬,我們算ROI投資回報算兩年20萬,一臺機器人標準機型在20萬以內,投資成本在2年之內可以收回的。
徐術勇也坦言目前智能倉儲和智能制造項目借政策東風,可以申請30%政府補貼,對于大廠做倉儲智能化改革,優勢一定會體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