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焦點新聞】 近期,地震事故頻發。中國地震臺網信息顯示:9月份,僅中國就發生了9月5日四川瀘定6.8級地震;9月17日中國臺灣臺東縣6.5級地震;9月18日中國臺灣花蓮縣6.9級地震三次6級以上地震;國際上,墨西哥9月20日02時發生7.5級地震(有報道稱墨西哥國家地震局將其調整為7.7級);洛亞蒂群島9月14日19時發生6.9級地震;巴布亞新幾內亞9月11日07時發生7.6級地震等。
相信大家聽到地震都會將其和房屋倒塌、人員被困、山體滑坡、堰塞湖等一系列后果聯系起來。確實,地震作為一種破壞性較強的自然災害,我們無法阻止其的發生,只能想辦法積極應對,防患于未然,使其可能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智慧城市建設,2021年開始,國家及地方“十四五”發展規劃陸續出臺,許多城市把建設智慧城市作為未來發展重點。智慧城市建設涉及方方面面,但“健康和安全”始終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根本。中國作為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智慧城市建設中也要將地震因素考慮在內,不斷提高智慧城市的防災減災能力。
那么,智慧城市該如何提升對地震的防御水平呢?
以四川為例,作為我國地震多發的地區,地震預警系統的覆蓋是其中一項重點工作。我國目標在2022年底建成覆蓋強震易發區的地震預警系統,四川于2020年底,實現預警系統全省覆蓋。在此次四川瀘定地震發生后,四川省內成都、甘孜、瀘州、雅安等多地發出了地震預警,包括很多民眾的電視、手機等終端設備。成都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成都將建設自然災害預警平臺和“一張圖”決策支持系統,提升預警信息發布的覆蓋面、精準度和實效性。“近日,成都街頭出現好多智慧多功能桿,這些智能燈桿除了照明,還可以實現暴雨預警地震預警、環境監測等功能。他們就如同城市的“神經末梢”,搭載的各種智能感知設備,可實現地震預警、暴雨預警、停車位顯示、環境監測等功能。
青海早在2015年12月1日實施的《青海省防震減災條例》中就規定應當將地震監測、預警納入智慧城市建設規劃。
中國地震災害防御中心《地震的防抗救》中提到,城市建設工作中,震害防御是一項與總體規劃同步,甚至要超前進行的重要工作。一般來說需要從幾個方面共同著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推進城市震害防御水平的提升。
確定合理的抗震設防標準,使防災水平與城市的經濟能力達到最佳組合關系。
結合城市改造和土地利用,盡量縮小城市易損性組成部分,提高城市抗震能力。
做好勘察工作,從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等方面評價城市用地。在可能發生滑坡或有活動斷層存在的潛在不穩定地區,采取改善建筑物場址的措施或將其指定為空地。
結合城市建設的地區特征,進行地震地質工作,研究不同場地的地震效應,進行地震影響小區域劃分,為確定設防標準提供科學依據。
結合城市改造,對不符合設防標準的已建工程按設防標準進行加固。對特定地點的生命線工程進行地震反應研究,制定生命線工程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最佳抗震設計。同時將生命線工程盡量建成網狀系統,以確保整體功能的發揮。
嚴格控制市區規模和建筑物密度,降低人口密度,拓寬主要干道,擴大街區,增設街心花園或其他空地,確保城市疏散通道及出口的暢通。
按照功能分區,合理調整工業布局,按照環保防災要求設計和改造城市。
加強專項立法工作,使城市管理秩序化、科學化。
開展地震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綜合素養,增加市民應變能力以及對抗震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高孟潭指出,要充分利用好地震預警信息。
比如,大家都知道地震發生時是不能乘坐電梯的,但是誰又能保證地震發生時,沒有人在乘坐電梯呢?尤其是中國人口眾多,電梯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這將會是一個大概率事件。為此,我國科學家就研制了具有高科技含量
可以通過接受地震預警系統信號和現地預警設備,在強烈地震振動到來之前,將電梯強制停在最近的樓層,打開并鎖定電梯門。
同樣的還有如高鐵、火車等,如果在行進過程中,發生了地震,可能導致地面、道路的松動、坍塌,就有可能引發翻車等事故,如這次中國臺灣花蓮的地震就造成了大量路面垮塌,輕軌線路也暫停運行。高鐵地震預警控制系統可以有效避免列車翻車;以及燃氣地震開關和地震火災報警系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震火災;地震報警器在醫院手術室的正確使用,可以避免眼科手術和腦神經手術過程中造成悲劇。
地震后往往容易出現斷電斷網等能源緊張問題,日本提出的智能防災生態城,可以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利用微電網(小型能源網)將受災者居住的災害公營住宅與周邊的醫院及公共設施等連接起來進行供電。
結語
其實,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提高的不僅是對地震的防御能力,還有如臺風、洪水等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一個城市建設得再美麗再智能,如果沒有好的防災減災能力,可能會在頃刻間化為烏有.因此,抓住智慧城市建設得契機,充分利用其信息資源和先進的支撐技術,實現城市防災減災體系的“智慧化”,優化提升城市防災減災體系的運作效果,從而更好地實現城市防災減災,是城市發展建設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