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擴內需、促消費是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重點。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簡稱《意見》),通過部署5大方面20項重點舉措,綜合施策釋放新型消費潛力,為數字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更堅實的支撐。
在促進新型消費方面,《意見》提出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科學推廣無接觸交易服務,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擴大升級信息消費,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服務等“智慧+”消費。
當前,在全球錯綜多變的經濟形勢及疫情挑戰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為了促進消費,發改委、商務部各出奇招,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推動實現“十四五”經濟的平穩開局。近日,《中國信息消費發展態勢報告(2022年)》出爐,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為6.8萬億元,同比增長15%,在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兩年來,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在線消費、健康消費、綠色消費等新消費熱點不斷涌現,國內消費生態正急劇發生變化。繼“互聯網+”“智能+”之后,如今“智慧+”成為時下新型消費的又一個熱點。“智慧﹢”消費是對信息消費的升級和再造,比“互聯網+”“在線+”“智能+”等更進一步,是產業數字化的新應用方向。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入融合,智能化終端產品的持續演進,新銷售渠道和傳播互動方式的不斷涌現,推動線上消費持續滲透,為培育和壯大新型消費提供了難得機遇。一方面,發展壯大“智慧+”零售,智慧商店、智慧街區、智慧商圈等新型零售業態加速落地;另一方面,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辦公、智慧文教體娛等服務消費場景正日益豐富擴大,“智慧+”服務逐漸普及。長遠來看,未來隨著新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發展,必然能催生更多的“智慧+”消費增長點。
那么,促進“智慧+”消費,具體怎么做呢?此次出臺的促消費新政吸收和借鑒了此前的相關經驗,提出了新的政策方向。
在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方面,《意見》提出:1)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廣電、智慧養老、智慧家政、數字文化、智能體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托育”、“互聯網+家裝”等消費新業態。2)加強商業、文化、旅游、體育、健康、交通等消費跨界融合,積極拓展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新場景。有序引導網絡直播等規范發展。3)深入開展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示范企業創建。4)深化服務領域東西協作,大力實施消費幫扶,助力中西部地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提升發展能力和消費水平。
在健全消費標準體系方面,《意見》還提出:1)支持健全消費品質量標準體系,大力推動產品質量分級。2)完善節能和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綠色產品認證標識體系以及平臺經濟、跨境電商、旅游度假、餐飲、養老、冷鏈物流等領域服務標準。3)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領域標準研制,加快超高清視頻、互動視頻、沉浸式視頻、云游戲、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可穿戴等技術標準預研,加強與相關應用標準的銜接配套。
結語:受疫情影響,旅游住宿、交通出行、餐飲娛樂等傳統消費活動受到很大制約,亟須發展新型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這也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培育壯大“智慧﹢”新型消費的原因所在。未來消費將更趨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只有充分發揮適應防疫需要的新型消費優勢,加快構建“智能+”消費生態體系,才能促進正常經濟秩序快速恢復,確保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