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等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
意見提出,廣泛運用5G、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推動智能安防系統建設,建立完善智慧安防社區,為居民營造安全的居住環境。
根據該意見內容,小編從智能安防社區、智慧停車、社區O2O三方面分析傳統物業在新風口下如何智慧化轉型升級,探索智慧物業發展新道路。
智能安防社區
如何實現智慧物業的智慧化管理,實時監測和保障社區安全,首先是建設智能安防社區,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出發,完善智能安防社區基礎建設,實現社區管理智能化。
1. 視頻監控
建設智能安防社區首先要加強視頻監控建設,配置智能視頻監控,其設備需具備高清、智能、聯動特性,不僅能夠大幅度提高社區安全性,而且也能為公安破案帶來直接幫助。
在社區重點關注區,在社區內部主要道路口以及內外部重點公共區域也需要設置多目標檢測智能攝像頭。當攝像頭檢測到人群聚集、人員尾隨等關注事件,系統將迅速進行預警報告物業人員處理。
智能安防社區的安防監控主要依托人臉識別、行為分析等技術,實現對社區地面、地下車庫、社區出入口、社區重點區域等范圍內的有效安全防范,達到“零案發”的社區管理建設理念。
2. 周界防范系統
周界防范系統是對社區圍墻或柵欄防范非法翻越,在社區圍墻或柵欄上設立合適的感應裝置觸發措施,當發生非法翻越時,感應裝置可立即將警情傳送到管理中心,中心將通過電子地圖上顯示報警區域,保安人員及時準確地到達現場進行處理,并結合視頻監控提供實時跟蹤手段與事后追查依據。
目前,在社區周界應用場景中,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已經具備警戒報警功能,再通過周界布置智能警戒攝像機可以對社區周界進行無死角24小時監視,保障老人居住環境安全。
3.出入口控制系統
智慧物業中,出入口控制系統配合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系統和入侵報警等安全防范系統,對出入口人員人臉數據、出入影像、出入活動軌跡等信息的動態采集。通過數據平臺,做到人、房基本數據的底數清、情況明了,實現實有人口、房屋數據、人員活動情況的動態采集和動態管理,真正實現實有人口管理“來有登記、動有軌跡、走有注銷”。
其中,通過老舊社區出入口、單元門出入口人臉自助核驗門禁等智能前端形成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通過AI、大數據、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等技術,實現居民信息匹配。一方面實現實名制的統一出入管理,進行重點目標布控告警、尾隨告警及陌生人提醒,另一方面做到出入管理的便捷化。
4.智慧消防
除了以上三個方面以外,智慧消防也是智能安防社區建設的重點,由于老年人無法時刻處理居住環境周圍的雜物,以至堆積于“死角”,很容易引起火災,所以完完善智慧消防設施,在社區周界安裝消防報警設備,并對火災風險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與預警,在危險發生時實現“遠程”報警并將火警信號通過電話、短信、app推送至老人的手機端,同時社區物業人員通過可視化的大數據平臺或手機APP能隨時隨地、第一時間掌握社區安全情況,及時做好準備和救急措施。
此外,在社區忽視的危險通道,例如電動車停放、消防通道等危險區域,采用監控監測系統進行識別與實時監測,助力社區消防安全的常態化、智慧化監管。
智慧停車
近幾年我國車輛保有量持續上升,隨著汽車數量的增長,帶來的是人們交通出行的便利的同時,也進一步導致社區“停車難”問題。“停車”成為了車主的“負擔”和物業的困擾。所以,社區物業需要盡快解決車主停車難、停車場的問題,緩解車主的停車壓力。
1.智能車牌識別系統
對于目前來說,社區的車位資源緊缺,無法及時滿足每一位車主的需求,占用車位、亂停堵住車庫出入口、路邊禁停車隨意停車、占用消防通道等停車亂象給物業帶來壓力,無法管控到人車的出行。為此,在通道閘使用智能車牌識別系統,利用物聯網、高新技術打破車主和車場的信息隔閡,對社區的停車位進行實時勘察新車位情況,針對車主的需求推開錯峰停車,讓車主每天下班回來有車位可停。
智能車牌識別系統能夠給每一位車主解決停車難、停車亂的難題,給予車主便捷、快速的通行體驗,自動識別功能完全實現了無人值守的功能,解決了物業的一大難題。
2.訪客車輛管理
訪客車在社區停車,一直都是個耗時耗力的問題,訪客車輛每次進入社區,都要經過層層核對,增加物業管理工作的同時影響訪客體驗,而訪客車輛管理功能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居民可以使用手機端線上預約系統進行訪客車輛預約授權,這樣訪客車輛在授權時間內通過車牌識別就可自由進出社區。通過手機端預約,大程度減少安保人員盤查程序,減少溝通確認時間,為業主及訪客提供更加便捷的車輛進出場方式,有效降低人工管理成本。
3.無感支付
隨著技術的完善與市場的需求,智慧停車無感支付已經悄悄的來到了我們身邊。不同于掃碼繳費這種常見的智慧停車系統,無感支付是一個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通過安裝在停車場的視頻探頭等對車輛特征、車牌等進行識別,利用無線通訊技術與管理平臺進行后臺結算處理,從而達到車輛通過停車場入口不需停車而能交納停車費的目的,車主在行駛過程中不需停車就能進行車費繳納,以保證停車場出入口運行通暢。
無感支付的智慧停車場實現了卡口無需人員值守,車輛自動通行、自動繳費,在將停車場變成無人化的同時,也減少了停車場的運營成本,促進物業管理的智慧化轉型。
社區O2O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的發展,物業管理企業先后試水互聯網,以社區生活場景為中心,搭建用戶與商家、服務提供者之間的O2O社區服務平臺。
物業管理企業一方面可以整合“線上”和“線下”兩端的資源,并通過云端進行管理,為居民創造更加便捷的社區生活環境的同時進一步拓展增值服務發展空間,創造新的盈利點;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物業管理效率,降低能耗成本與人員成本。
1.建設智慧社區
如果要實現線上線下的連接,僅依靠手機APP操作是不夠的,社區O2O需以智慧社區作為基礎才能實現。
其中,智慧社區的建設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在硬件方面,要加強各類智能化設備和信息化系統的應用,例如門禁系統、監控系統、樓宇對講系統、跟蹤系統等;在軟件方面,利用信息技術對醫療服務、電子商務、公共圖書館服務、公共設施使用、健身、遠程教育等各類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家庭內部的數字化平臺、社區的智能化平臺、城市公眾信息平臺,然后從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滿足業主的需求。
2.搭建O2O平臺
物業管理企業利用移動互聯網,搭建以社區為中心開展的生活服務平臺,將服務深入到住戶中去。
例如在電商方面,包括在線購物超市、定向團購等,將傳統商家進行電子化,把其商品植入到社區O2O購物平臺,提供PC端、電話、微信、APP等多種購物通道和線上支付方式,并自建物流配送團隊等;在服務方面,開拓社區咨詢服務、家政服務、教育服務、快遞服務、虛擬服務、及一卡通整合周圍商家等方式;在社交方面,加強社區社交互動、社區微信群溝通等,并通過O2O社區平臺的打造,聚集人氣。
3.打造服務生態圈
值得注意的是,打造良好的服務生態圈是社區O2O的核心,但也是困擾社區O2O運營商的瓶頸。
將互聯網作為渠道提供物業服務,提供精細化服務和定制服務,使得業主對社區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形成業主、物業、商家全面參與互動、共生共榮、相互促進的關系,使物業真正融入生活,提高舒適度和幸福度。
綜上,社區O2O模式要在傳統物業的基礎上,將各類信息系統和資源進行整合,打通信息孤島,形成互通互聯的社區網絡、構建統一的社區信息平臺、改善社區服務,這也是物業管理企業完成智慧化轉型的重要一步。
結語:未來,物業將從傳統大量依靠人的管理模式轉變為科技管理模式,充分運用科技創新技術,真正解決物業管理行業的所有痛點,并在智慧物業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各個環節的協作,找到各類運營模式的融合點,創造智慧物業的價值融,給社區生活帶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