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 在防汛抗洪中,水庫、水利樞紐以及堤壩等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受環境影響,這些區域一般處在野外或者偏遠地區,在這些區域建立視頻監控系統一方面是為了保障水庫、水利樞紐的自身安全防范,另一方面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助力防汛抗洪也成為了以視頻監控為核心的安防系統的重要業務。但由于所處環境不同,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監控現場選擇適合的監控前端產品,滿足各自特殊的需求。
以水庫為例,由于場景開闊、水域面積大,有專用機房,且一般需要錄像,可采用日夜兩用的高清網絡攝像機,通過接入光纖專線或通過4G、5G無線網,將現場畫面傳遞到監控中心。
目前,水庫視頻監控系統借助智能分析算法可實現對水庫的水體質量和表面漂浮物進行監測,及時發現污染或溺水事件,還可配合水質探測裝置進一步準確掌握水資源狀況。
在汛期期間,通過視頻監控時刻注意水庫的水位狀況。以博世推出的MIC*系列攝像機為例,通過CameraTrainer訓練,實現博世攝像機學習并識別水位線標尺,精確識別出室外實時水位情況。同時結合報警規則預設,當水位線到達預設值時觸發警報,并將防汛信息第一時間傳回指揮部。
針對水利樞紐等大型工程由于規模較大,需要多方位、多角度的監控部署,視頻監控系統從前端監控點采集到后端存儲、數據處理,通過采用高清智能監控設備和技術,得到較好的*高清晰畫面,為流域水資源監測、防洪水位實時監測、滑坡體監測、電站監控、樞紐安防等提供實時有效的視頻信息支撐;另外通過實現全流域防汛一體化監控,為充分挖掘和利用數據資源,為水利樞紐管理業務提供更為有效的解決方案。
隨著5G技術的不斷商用,在地區水庫防汛,河流重要河段的水流、水質監控,水庫的無人執守、遠端控制、閘門的自動化,無線安防監控系統開始完全滿足水利部門對于監控系統各項技術指標的要求。
針對水庫站點分布較廣且地形復雜、位置偏僻,與監控中心相距較遠,利用傳統的有線連接方式,不僅成本高昂、施工周期長,且往往因河流山脈等障礙而難以架設線纜,更重要的是,有線傳輸的抗災性比較差,難以滿足水文信息安全防范的高可靠性要求。
水庫無線視頻監控系統,抗災性比較好,確保水文信息采集系統在各種惡劣天氣情況下,都能正常運行;安裝方便,無需鋪設網絡電纜,可大量節省投資;具有極強的靈活性和可擴充性,通過在需要監測的地點架設監控攝像設備和無線基站,迅速實現系統的拓展。
以華為推出的下一代“四無”生態型攝像機為例,不僅解決了傳統攝像機易受環境約束的難題,還進一步考慮到了行業數字化轉型中信息零散,數據割裂等問題,突破時空限制,“無網”、“無電”部署更靈活,“無光”下晝夜同視,“無現場運維”釋放人力,減少運維成本,同時,“生態倉”設計突破感知邊界,支持全類型傳感器接口,靈活的生態互聯,從視覺感知走向全息感知。
除了視頻監控系統,水庫在泄洪之前,應啟動泄洪告警系統,提醒上游水庫區域及下游河道區域相關范圍內的有關人員,其中無線泄洪預警廣播系統由預警中心管理平臺及無線預警廣播設備軟硬件相結合組成的一套完整體系,為庫區人員人身財產安全提供保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