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近期,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家居產品適老化設計指南》(GB/T 45272—2025)(以下簡稱:《指南》)國家標準,將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首次從安全性、易用性、舒適性、智能化四大維度對適老化家居產品提出系統性規范。
一、家居安防設備應該注意哪些?
家居產品適老化設計宜綜合考慮老年人的感官、健康、語言交互、認知等老年化特征及人類工效學等要素,同時宜考慮可持續性等方面。根據《指南》明確要求,之后,安防設備可以特別關注以下方面:
感官交互優化
老年人感官功能有所衰退,視力、聽力下降常見。因此,
攝像頭等安防設備需支持大字體界面,方便老人看清操作選項;引入語音控制功能,避免老年人因手部靈活性降低導致的誤觸或操作困難。例如,當老人想要查看監控畫面時,只需說出指令,攝像頭便能自動切換到相應視角,無需手動點擊復雜的屏幕菜單。
集成聯動
智慧安防系統應構建智能居家養老模式,包括
生物識別智能門鎖、毫米波雷達監測跌倒、AI算法識別異常徘徊行為、緊急呼叫等功能。例如在老年人日常活動區域,如客廳、臥室、衛生間,一旦設備檢測到老人跌倒,便立即聯動相關系統發出警報。同時,集成智能健康監測裝置,實時監測老年人的心率、血壓等健康指標,及時發現異常狀況。在關鍵位置,如床邊、馬桶旁的家居產品宜安裝緊急呼叫按鈕,按鈕設計應醒目且易于觸碰,確保老年人在遇到突發狀況,如身體不適、滑倒受傷時能及時求助。異常情況發生后,安防設備要及時發出警報,并且通過優化算法等技術手段,宜避免誤報,以便家人或醫護人員能迅速做出反應,第一時間為老人提供幫助 。
數據隱私保護
隨著安防設備智能化程度提升,數據傳輸與存儲安全備受關注。對于涉及老年人隱私的遠程監控數據,必須進行加密傳輸,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或篡改。同時,嚴格禁止未經授權的第三方調用數據,從技術和管理層面,全方位保障老年人的個人信息安全,讓老人及其家屬安心使用智能安防產品。
二、安防人可以怎么抓住紅利?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消費市場規模正在迅速擴大,適老化不僅是政策要求,更是家庭、社會剛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3.1億,65歲及以上人口為2.2億,分別占全國總人口的22%和15.6%。據測算,到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占比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群體中,大部分仍選擇居家養老,但傳統住宅存在安全隱患,這種結構性矛盾催生了龐大的改造需求——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人曾公開表示,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全部都要納入城市更新的改造范圍,因地制宜實施改造,也鼓勵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舊住宅。
此外,2025年居家適老化改造“煥新”活動也開始落地,如杭州市、蘭州市2025年適老化改造補貼政策,最高可補貼2萬元;蘇州市、常州市最高補貼15000元;深圳市、廣州市補貼累計最高10000元;上海市最高補貼可獲5000元等。
政府補貼除了拉動C端消費,也將會驅動B端采購,如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標配適老化安防系統等。面對“銀發經濟”這一潛力市場,安防企業可以從以下方向入手:
技術升級:優化誤報率、模塊化設計適配不同場景
在技術升級方面,安防企業要重點攻克誤報率這一難題。當前市場上的一些安防設備,在監測老年人狀態時,由于環境干擾等因素,容易出現誤報情況,這不僅會給老人及其家屬帶來困擾,也會降低設備的可信度。企業應投入研發力量,通過改進傳感器技術、優化算法等方式,提高設備監測的精準度。例如,采用更先進的毫米波雷達傳感器,能夠更精準地識別老人的動作姿態,區分正常活動與跌倒等異常行為,有效降低誤報率。
模塊化設計也是技術升級的關鍵方向。不同的養老場景,如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養老院等,對安防設備的需求存在差異。通過模塊化設計,安防企業可以將設備功能進行拆分組合,針對不同場景快速定制出適配的安防解決方案。比如,在居家場景中,可將智能門鎖、緊急呼叫按鈕、攝像頭等功能模塊進行組合;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除了基本的安全監測功能外,還可增加人員流量監測、區域入侵報警等模塊,滿足不同場景下的多樣化需求。
產品多元化:推出 “適老套裝”,聯合養老機構推廣
安防企業可通過推出 “適老套裝” 實現產品多元化。將智能門鎖、跌倒監測設備、緊急呼叫系統、健康監測手環等適老化安防產品進行打包組合,形成不同功能與價格層次的套裝,以滿足不同消費能力與需求的老年群體。比如,針對經濟條件一般且對健康監測需求較高的老人,推出包含基礎款智能門鎖、簡易跌倒監測攝像頭、健康監測手環的經濟適用型套裝;針對經濟條件較好,追求高品質生活的老人,推出功能更豐富、材質更優質、設計更美觀的豪華型套裝,套裝內產品可實現互聯互通,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安全與健康保障。
此外,安防企業應加強與養老機構的合作推廣。養老機構直接服務于老年群體,對適老化產品有著深入的了解與需求。企業與養老機構聯合,一方面可以根據養老機構的實際使用反饋,進一步優化產品設計與功能;另一方面,借助養老機構的渠道與品牌影響力,向老年客戶推薦產品。例如,企業與養老機構合作舉辦適老化安防產品體驗活動,讓老人親自試用產品,感受產品帶來的便利與安全,同時養老機構的專業護理人員也可以現場講解產品使用方法與優勢,增強老人對產品的信任與購買意愿,從而有效推動適老化安防產品的市場普及。
場景拓展:從家庭延伸至社區與農村
安防企業不應僅將目光局限于家庭適老化安防,還應積極拓展場景至社區與農村。在社區層面,隨著我國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對安防系統的需求日益增長。社區需要安防系統實現對老年人活動區域的實時監控、異常行為預警,以及與家庭安防系統的聯動。
農村地區的適老化安防市場同樣潛力巨大。隨著農村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以及鄉村振興戰略中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農村對適老化安防產品的需求逐漸顯現。但農村地區存在網絡覆蓋不足、居民居住分散等特點,這就要求安防企業研發出適應農村環境的產品與解決方案。例如,開發低功耗、支持多種網絡接入方式的安防設備,以滿足農村地區復雜的網絡條件;設計便于安裝與維護的產品,降低農村居民使用門檻,從而打開農村適老化安防市場的大門。
結語:
銀發經濟市場,為安防行業打開了一扇通往新增長的大門。從產品功能的優化升級,到市場場景的拓展與產品多元化發展,安防企業有著諸多可探索與實踐的方向。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的時代背景下,滿足老年群體的安防需求,不僅是企業實現商業價值的契機,更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