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圖數據顯示,2025年2月,帶屏攝像頭銷量同比增長100%。
這個增速屬實讓人霎時有點驚喜,但相對原本基數就小的品類來說,這個增速說明市場還有需求,但也不多。
尤記去年,因軟硬件功能導致的“體驗不佳”,帶屏攝像頭除了部分品牌廠商押寶,其他廠商跟進緩慢。
而今,作為強看護和強交互的消費類產品,在小米和螢石等頭部品牌的助推下,大尺寸屏幕的友好度不斷深化。
不容忽視的是,在上述品牌廠商之外,目前還有哪些廠商在跟進?未來的帶屏攝像頭市場走向如何?帶著一眾疑問,筆者向多位業內人士探其緣由。
阻礙頻現?
2023年CPSE安博會期間,不少廠商在其展位上展示了最新的帶屏IPC產品。只是,時至今日,真正在帶屏IPC領域賺到錢的廠商并不多。
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3年帶屏IPC的滲透率相對較低,累計線上市場滲透率不到3%,至2024年7月其銷量滲透率仍僅為2.1%,市場份額持續低迷。
筆者記得,在去年年中的一場行業交流會中,有不少廠商就在感慨:“別家都出了,我們也得出啊”。
廠商們都在跟進試水,基礎功能都有,為何就是賣不好?
彼時,屏幕尺寸小是硬傷,視頻網絡連接卡頓也是產品體驗不佳的重要阻礙。
簡單說,就是硬件層面的“帶不動”,沒有在市場掀起水花。
直至后來螢石出了,小米也出了,不少人在感慨品牌效應的帶動,但大廠能行的基礎,就是產品的基礎功能和用戶體驗等都通關了。
將目光聚焦到當下,在AI技術深度融合至細分場景需求之中,伴隨著帶屏IPC的看護和陪伴的屬性不斷升級,市場需求是不是就打開了?
全行業看好?
不久前,在一場行業活動中,品牌廠商、渠道廠商、跨境電商、調研機構等均坦言,在今年的行業趨勢中,帶屏IPC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品類。
特別是,當前螢石、小米、喬安、創維、紐曼、樂橙、聯想、TCL等帶屏攝像頭在電商平臺都有一定的銷量。
與此同時,自螢石、小米等大尺寸的帶屏IPC推出后,回歸到產品的實用價值和人文關懷,增大屏幕尺寸,做好人文關懷等,站在消費者角度解決問題,或是正確方式。
然而,當前市場上推出的帶屏IPC,對業內人士來說,都“打不動”,“現有的產品的問題顯而易見,要滿足未來的市場和消費者需求,需要做好軟硬件升級。”
同時,“硬件層面的屏幕尺寸、網絡連接、存儲、芯片、系統等都很重要,軟件上則需要整合大模型的垂直場景能力和軟件生態。”
革新的路還長,從哪發力合適呢?
如何發力?
自去年以來,帶屏攝像頭的銷量微增,在2024年的銷量份額占據市場體量的1.6%。
“可以說,現在廠商們都還是在同一起跑線。”業內人士感慨。
記得去年與業內人士溝通的過程中,不少行業大佬們都對帶屏攝像頭的未來前景很是看好。在屏幕日常可顯示時鐘、日歷、天氣等基礎功能外,其核心雙向視頻通話功能,已經在海內外顯示出其不一樣的優勢。
特別是,帶屏IPC的應用場景多數是老人小孩,在老人的看護與健康關懷角度來說,面對越來越老齡化的社會現狀,僅2023年我國的居家智能養老市場規模已超6萬億元,對看護(跌倒檢測、緊急呼叫、健康提醒)和可視頻通話的攝像頭需求存在長期的場景需求。
因而,大尺寸屏幕、一鍵雙向視頻、穩定的網絡連接、大容量的存儲、便捷的系統操作等是強看護群體的基礎需求。
此外,也有數據顯示,海外地區諸如東南亞、中東等地,相對處于發展中國家的地方對識字和操作智能設備的能力還不太夠,但帶屏IPC的一鍵通話,實現遠程的視頻社交,為用戶提供更高維度的價值體驗。
此前,業內人士也預測,“國內安防市場掀起的帶屏攝像頭熱度還在逐步上升,預計國內二季度出貨增速會變大,東南亞地區預計在三季度。”
不容忽視的是,自去年以來,帶屏攝像頭的“加量不加價”現象泛濫,有相關數碼博主已曝光價格僅60多元的帶屏IPC(外貿版),但受限于品控和售后問題,大概率只能做一些“一錘子買賣”。
而今,在上述不少品牌廠商的帶動下,國內的帶屏IPC價位相對穩定。同時,筆者還了解到不少品牌廠商與運營商進行聯動,推出聯名合作款,也帶動了帶屏IPC的未來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在軟硬件層面的升級迭代,完善基礎功能之外,對大模型和AI技術的深度加持,才會在強看護層面更出彩,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高維度的價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