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3月3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從基本規定、居住環境、建筑空間、結構、室內環境、建筑設備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其中,《規范》里面有幾項要求涉及安防,小編在這里簡要梳理一下,供各位安防人士參考了解。具體如下!
住宅安防要求
根據《規范》的內容,涉及到安防相關的內容大體上包括選址與布局安全、出入口與公共區域防護、智能化安防系統搭建等等。
其中在選址與布局安全中,提到要與危險化學品、易燃與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品等危險源需保持安全距離,規避自然災害威脅地段,同時要匹配相關配套設施,比如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商用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交通場所設施及社區服務設施、便民服務設施等。
在出入口與公共區域防護上,《規范》提到當公共出入口臺階高度超過0.7m時需設防護設施,高度不應低于1.20m。同時,外廊、樓梯等臨空處防護欄桿高度要大于1.20m。另外,在室外公共區域夜間照明照度上也做出明確規定,繼而保證監控的有效性。
在智能化安防系統搭建上,《規范》內容顯示,住房建設應設通信系統且需光纖到戶,同時移動信號需要覆蓋公共區域及電梯;
智能家居配線箱需預留通信、有線電視接口,支持安防設備聯網。另外,住宅建筑疏散通道上和出入口處的門禁設備應具備緊急情況下就地內部手動解除的功能。
總的來說,該文件以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為目標,在源頭防控、物理防護、技術防御等三方面做出了詳細的表述,繼而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促進住宅建設高質量發展。
市場影響
該《規范》一經發布,引起全市場的廣泛討論。有業內人士表示,《規范》的發布或對安防行業帶來這幾方面的影響!包括驅動相關產品迭代、智慧安防系統成標配、新場景催生細分賽道和行業協同生態重構提速等等。
其中在產品迭代上,該文件對建筑的防護設施提出了量化指標,或倒逼安防企業提升相關產品防護等級。例如,智能監控需適配低照度環境(公共區域照度≥100lx),推動紅外夜視、AI圖像增強技術普及;燃氣報警系統需集成緊急
切斷閥,加速物聯網傳感技術在安防領域的落地。
在智慧安防系統構建中,文件強制要求光纖到戶、智能家居配線箱等基礎設施,為智能安防設備聯網奠定基礎。或催生家庭安防中樞(如集成門鎖、監控、煙霧報警的一體化平臺)的市場需求。
另外,文件針對高層住宅、老舊小區改造等場景都明確提出新的要求,或衍生出特殊安防需求。例如,電梯監控需適應狹小空間安裝,外保溫系統防火隔離帶需嵌入煙霧探測裝置,為微型化、耐候性安防設備創造增量市場。
最后文件還對通信、燃氣等多領域提出要求,此舉無疑是提示在住宅項目中包括安防在內的各專業領域要協同合作,不僅可以推動安防企業從單一產品供應商向系統集成商加快轉型,還讓行業協同生態構建提速。
結語
總的來說,該規范通過系統性設計,將安防要求貫穿于選址、結構、設備、智能化等環節,強調預防性防護、緊急響應和技術賦能,構建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住宅安全體系。同時明確了相關配套設施,這些設施的搭建或增加市場對安防相關設備等的需求,拭目以待。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