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政策法規】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缎袆臃桨浮穱@構建暢通的跨境跨省綜合運輸通道、打造一體高效的城市(群)交通網、建設廣覆蓋的城鄉交通網、構建“人享其行”的客運服務體系、推進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推動交通運輸綠色智慧發展、多措并舉實現高水平交通安全等主要任務推進。
其中,推動交通運輸綠色智慧發展任務中提出:
要科技賦能推動智慧交通發展。
加快實施廣東省“一軸兩網”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試點任務,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智慧擴容、安全增效、產業融合。推進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勘察設計成果數字化交付,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應用。支持交通領域的桿塔、管廊等資源與信息網絡建設開放共享。推進廣州南沙城市出行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工作,探索自動駕駛、無人車、
無人機等新裝備以及
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交通物流領域的應用。
以下是《行動方案》原文: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粵府辦〔2025〕5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東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交通運輸廳、發展改革委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3月4日
(本文有刪減)
廣東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交通強國的重要論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進交通強省建設,服務支撐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交通強國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加快推進交通強省建設,打造安全、便捷、綠色、高效、經濟、包容、韌性的可持續交通體系,努力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美好愿景,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堅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工作目標
到2027年,我省總體建成貫通全省、暢通全國、輻射全球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跨境跨省交通網絡更加暢通開放,城市(群)交通更加優質高效,城鄉交通更加均衡協調,交通發展更加安全可靠,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總體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
——跨境跨省交通網絡更加暢通開放。世界級港口群和機場群加快形成,國際航空航運樞紐競爭力顯著增強,國際運輸網絡連通度全面提高,公路鐵路對外通道輻射能力持續提升。
——城市(群)交通更加優質高效?;緦崿F“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邁上新臺階,城市(群)交通出行更加便捷、物流更加高效。
——城鄉交通運輸更加均衡協調?;緦崿F高快速路連接市區、縣城、中心鎮和重要節點,高水平實現國道“縣縣通”、省道“鎮鎮通”、行政村雙車道“村村通”,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
——交通發展更加安全可靠。交通運輸安全與風險管控體系更加完善,交通網絡韌性和應對各類重大風險的能力顯著提升,重特大事故發生率持續下降,重要物資運輸更加安全可靠。
三、主要任務
(一)構建暢通的跨境跨省綜合運輸通道。
1. 提升干線公路出省通道通行能力。加快貫通全省高速公路“十二縱八橫兩環十六射”主骨架,推動國家高速公路網粵境段全面建成,推進平武高速、深南高速、雷州半島西線高速等項目規劃建設。推動繁忙路段擴容改造,推進京港澳、沈海、廣昆、濟廣等國家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強化省際干線公路銜接,推進南湛高速廣東段、化北高速、惠肇高速、茂名至吳川高速等項目規劃建設,推進國道G228、省道S223蕉嶺段等一批普通國省道低等級路段提級改造,提高路網技術水平和通行能力。
2.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群。進一步深化港口改革,強化力量統籌,穩妥有序推進全省港口資源整合工作。加快構建“一核兩極”港口發展格局,攜手港澳共建世界級港口群。推動廣州港、深圳港打造國際樞紐海港,推動汕頭港、湛江港打造粵東、粵西地區樞紐港。提升港口重點物資裝卸能力和全球海上通道韌性,規劃建設一批煤炭、油氣、礦石、糧食、集裝箱等碼頭。推進湛江港徐聞港區設施提質增效,提升瓊州海峽北岸通航能力和客滾運輸高峰期服務保障能力。提升內河高等級航道服務能力,推進北江上延、東江、順德水道等航道擴能升級,做好粵贛運河等前期研究工作。支持廣州港、深圳港拓展腹地縱深,布局內陸港,加密駁船航線。
3. 完善暢通全國的鐵路出省通道。暢通國家高速鐵路主通道,推進廣湛、汕汕、漳汕、梅武、深南、合湛等在建鐵路項目建設,推動湛海高鐵、廣清永高鐵等項目開工,加快廣深第二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研究謀劃粵港澳大灣區聯通京津冀、長三角、西南地區的高標準鐵路通道。暢通普速鐵路、貨運鐵路出省通道,加快推進瑞梅、柳廣鐵路等項目規劃建設,推動廣梅汕鐵路電氣化改造,提高普速鐵路通行能力。
4. 攜手港澳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加快完善全省“3+4+8”運輸機場布局,加快廣州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深圳寶安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等項目建設,新開工廣州新機場、陽江機場,研究推動惠州機場二期擴建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汕尾、云浮等機場選址研究,推進江門臺山、湛江雷州等通用機場建設。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合作,支持廣州打造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深圳打造區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推動樞紐機場協同發展。推動廣州白云、深圳寶安及廣州新機場引入高速鐵路,完善城市候機樓布局,強化機場的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打造“軌道上的機場群”。加快完善航空貨運設施布局,積極發展臨空經濟。
5. 拓展輻射國內外的航空航運網。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構建以國際航線、國內干線、區域支線相互支撐,以廣州、深圳機場為中心的輪輻式航線網絡,拓展國際國內航線覆蓋的寬度和厚度,加快發展國際通程航班業務。爭取航權試點和航線配置,提升航班時刻資源配置效能,優化航空發展政策環境。加強國際物流出海大通道建設,鞏固廣州港、深圳港面向歐美、東南亞、非洲的國際集裝箱運輸樞紐港優勢地位,擴大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布局和覆蓋范圍,加大日韓、印巴、中東、南美等航線拓展力度。強化粵港澳大灣區貿易、航運樞紐功能,擴大“組合港”“并行港”試點。
6. 強化與港澳跨境交通互聯互通。推動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完善珠三角各市連通口岸的快速交通體系。協調推進深港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前期研究,推動廣珠(澳)高鐵鶴洲至橫琴段開工建設。謀劃出臺更多便利政策措施,進一步研究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推動香港口岸停車場政策落地實施,推進香港國際機場東莞空港中心建設。進一步深化“深圳鹽田-香港葵青”港口合作。提升港澳水路客運航線服務水平,優化珠江口兩岸水路客運航線。
(二)打造一體高效的城市(群)交通網。
7. 加快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廣州、深圳都市圈城際鐵路建設,推動佛穗莞城際、南珠(中)城際香山至拱北段、廣州東站至新塘五六線等項目開工,建成廣佛東環、穗莞深琶洲支線、廣佛西環等項目,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骨干網。構建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互聯互通接入規則,推進軌道交通標準銜接、裝備統型、安檢互認、票制互通,推動不同制式城際鐵路間、城際鐵路與具有市域(郊)鐵路功能的城市軌道交通實現互聯互通,制定省方自主運營城際鐵路動車組管理規則、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互聯互通規范等,推動軌道交通“四網融合”試點在全國率先取得突破。
8. 打造大灣區一體化高快速交通網。構建環珠江口“黃金內灣”交通主軸,推進獅子洋通道、深江鐵路等跨江通道建設,推動蓮花山通道、虎門大橋改擴建項目前期工作,研究論證深珠通道(伶仃洋通道)建設。完善城市群高快速路網體系,加強市際通道和城市出入口道路銜接,推進廣深高速、機荷高速、廣澳高速、濟廣高速等繁忙路段擴容改造。推進毗鄰城市路網一體化規劃建設,加快廣佛大橋、中山東環、古神公路、石洲大橋等項目建設。
9. 增強大灣區對粵東粵西粵北的交通輻射能力。加強大灣區與粵東粵西地區高鐵銜接,加快珠肇、深汕等鐵路項目建設,爭取廣河高鐵等項目納入近期建設計劃。完善大灣區通達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干線公路網,推進佛肇云高速、惠肇高速和廣惠高速、廣三高速、深汕東高速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加快粵東城際鐵路網規劃建設。
10. 建設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構建“2+3+8+8”多層級樞紐城市體系,建設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強化綜合客運樞紐換乘中心及周邊配套設施一體化設計建設,推動新建和改擴建綜合客運樞紐主體功能與道路客運、城市客運功能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運營。打造鐵路主導型綜合客運樞紐,加快深圳西麗站、佛山站、汕頭站、湛江北站、鶴洲站建設,開工建設廣州東站改造工程,推進廣州站改造前期工作。推動廣州北站樞紐功能提升,聯合白云機場打造空鐵融合型經濟示范區。加快推進廣州、深圳、珠海等國家貨運樞紐補鏈強鏈試點任務,構建現代綜合貨運樞紐體系。
11. 深入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推動出臺《廣東省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票價體系,深化全國交通一卡通應用,實現城市公交一卡通覆蓋率100%;深化新能源公交車應用,實現城市公交電動化率100%,開展氫燃料電池車輛試點示范,探索自動駕駛新技術應用,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創新可持續發展。持續推動適老化無障礙交通出行工作,研究制訂廣東省城市軌道交通服務質量評價體系。
12. 打造低空交通運輸示范城市。加快完善全省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省級綜合飛行服務站和廣州、深圳、珠海3個A類飛行服務站,推進通用機場和無人機起降點建設。支持廣州、深圳、珠海等具備條件的城市開通市內和城際低空客運航線,探索發展大灣區跨境低空飛行服務。聚焦城市(群)高端物流配送需求,發展無人機城際運輸及末端配送應用。加快無人機在交通疏導、應急指揮調度、養護巡查、路政巡查等方面的推廣應用。
(三)建設廣覆蓋的城鄉交通網。
13. 增強縣域普通國省干線服務能力。錨定“百千萬工程”目標,完善普通國省干線路網結構,提升干線公路通行能力。加快推進國道G359線信宜合水至旺同段改建工程等一批普通國省道低等級路段升級改造。加快國道G206線揭陽新亨至地都段改建工程等國省道穿城鎮擁堵路段擴容提質。推進國道G228線雷州烏石至企水段、國道G228線臺山市那琴橋至平堤水庫段改建工程、國道G234線海陵大堤南至閘坡段等濱海旅游公路建設。
14. 暢通縣城到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要節點的路網。改善高速出入口至縣城路段交通品質,推進高速公路出入口綠化品質提升全覆蓋。推進國道G228線惠來靖海月山至石化大道段改建工程、韶關機場公路等項目建設,完善縣城過境交通網絡,提升車輛進入高速公路及快速通達機場、港口等重要樞紐的時效性。
15. 暢通縣城到重點產業園區的路網。推進縣域中心與省級及以上工業產業園區核心區實現二級及以上公路通達,縣域中心與省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園核心區實現三級及以上公路通達,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16. 暢通縣城到所轄鎮街的路網。改善提升縣城與鎮街的交通便利性,推動縣城與中心鎮(街)基本實現二級以上公路通達,縮短城鄉時空距離。優先支持通鎮街的省道低等級路段升級改造。推進韶關市南雄帽子峰鎮等9個鎮街通縣城的低等級公路的建設改造,實現三級公路“鎮鎮通”。推進圩鎮擁堵路段改造,助力美麗圩鎮建設,提升公路聯城帶村輻射帶動作用。
17. 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強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連接周邊鎮村的公路建設,暢通城鄉人流物流,輻射帶動周邊鎮村高質量發展。加快實施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縣道低等級路段改造,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雙車道覆蓋范圍,2025年基本實現行政村通雙車道公路。以廣州、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市2025年先行完成500人以上自然村通雙車道為示范,“以片帶面”有序推進全省1000人以上較大規模人口自然村通雙車道建設。有序推進全省建設美麗農村路,實現美麗農村路串點成線、成環成網。
18. 建設有特色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加快打造“交農文旅商”融合發展、體現地域特色的高速公路特色服務區,把高速公路服務區打造為展示本地特色文化、展銷本地特色產品和品嘗本地特色美食的“三個窗口”,確保每個地市至少建設一對特色服務區。按“助農興業”理念全面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微改造和服務品質升級,打造“百千萬工程”重要支點。按照“適度超前”原則,全面提升高速公路沿線充電服務保障能力,推動繁忙服務區“超充快充”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四)構建“人享其行”的客運服務體系。
19. 提高綜合運輸服務水平。加快各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推動公路、水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公交在航空樞紐、高鐵樞紐、港口樞紐、郵政樞紐實現一體化互聯互通。推進旅客運輸“一票式”聯程聯運,培育綜合客運平臺型企業。推動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提升我省自主運營城際鐵路管理水平。加強海島水路客運航線創建,推動交旅融合發展。推動瓊州海峽客滾運輸高峰期服務保障能力提升,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海上客滾運輸大通道。支持廣州、深圳郵輪運輸發展,大力培育郵輪旅游運輸市場。研究制訂廣東省游艇管理相關規定,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游艇自由行政策落地。建立健全出租汽車新業態治理體制機制。
20. 推動客運樞紐服務一體化。加快建設智慧低碳客運樞紐,推廣應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技術和清潔化、節能化的新能源,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綠色低碳的客運服務新體系。持續推進城際鐵路與國鐵干線安檢互認工作;推動打造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安檢互信示范。加快完善城際鐵路站點周邊配套銜接,提升站點交通接駁效率,實現城際鐵路與其他交通方式便捷換乘。
21. 拓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加快公路客運站轉型發展,推動全省公路客運站布局平衡、供需平衡和盈虧平衡,構建招呼站和??空揪W絡體系,提升公路客運整體服務水平。著力構建現代化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服務體系,推動全省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總體水平維持5A級,二級以上客運站聯網售票和電子客票100%覆蓋。
22. 創新城鄉客運發展新模式。鞏固全省建制村100%通客車成效,推進“互聯網+農村客運”新模式,深化交通強國“交通與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成果轉化推廣。加快交旅融合發展,實現旅游客運服務擴大至3A級以上旅游景區全覆蓋。加快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推進縣、鎮、村三級綜合運輸服務站建設,打造省級客貨郵融合發展試點示范。
(五)推進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
23. 加快推進貨運物流改革創新。制定實施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方案,構建新型現代物流體系,推動交通物流從結構性、系統性、制度性、技術性、綜合性、經營性等方面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組織推進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交通強國專項試點,力爭在交通物流與產業融合、智慧物流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因地制宜推廣應用新能源中重型貨車,發展零排放貨運車隊,開展零排放貨運走廊試點。
24. 深入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優化。優化鐵路、港口、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銜接,推進不同運輸方式標準銜接、信息共享,支持建設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大力推動大宗貨物和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和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推動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疏港鐵路專用線建設,打通鐵路進港區、進園區、進廠區最后一公里。鼓勵鐵路運輸企業與樞紐機場探索發展空鐵聯運。加大糧食、煤炭等“散改集”力度,完善廣東港口至江西、湖南方向的“散改集”通道。
25. 推進“交通+物流+產業”融合發展。指導各地依托綜合貨運樞紐集聚產業資源,推動交通物流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協同布局、高效銜接。強化物流保通保暢,保障重要物資運輸高效順暢。支持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支持沿海主要港口和航運企業深度合作,增加國際海運干線運力投入,加快發展航運服務業,助力我省加快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26. 提升國內國際物流供應鏈服務水平。加快發展鐵路貨運班列,支持鐵路運輸企業加強貨源挖掘,增加班列運力,優化開行方案,推動穩定、常態化開行。引導鐵路運輸企業與大型物流企業、電商企業、郵政快遞企業等合作培育高鐵快運示范線路。支持優化國際班列開行組織,提升正點率和運輸時效。指導廣州、深圳、珠海、佛山、韶關等市推進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發展。
(六)推動交通運輸綠色智慧發展。
27. 高質量打造綠色交通體系。推進綠美鐵路、公路建設,持續提升干線公路綠化建管養水平,打造綠美廣東交通樣板。推進綠色低碳交通強國試點任務,在改擴建項目零廢建設、綠色智造等方面開展試點。加快推動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老舊營運柴油貨車報廢更新、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港口裝卸機械和港內拖車更新等工作。推動交通與能源、水利等領域融合發展,合理共建光伏發電、儲能和充電設施。推進水上綠色服務區建設,提供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加油加氣、岸電供水、應急保障和船員服務。創建一批星級綠色港口,推廣綠色運輸組織方式,推進港口大宗貨物采用鐵路、水運、封閉式皮帶廊道、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船舶等清潔運輸方式。
28. 科技賦能推動智慧交通發展。加快實施廣東省“一軸兩網”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試點任務,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智慧擴容、安全增效、產業融合。推進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勘察設計成果數字化交付,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應用。支持交通領域的桿塔、管廊等資源與信息網絡建設開放共享。推進廣州南沙城市出行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工作,探索自動駕駛、無人車、無人機等新裝備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交通物流領域的應用。加快沿海和內河智慧港口建設,積極推進鹽田東作業區、南沙通用碼頭、肇慶新基灣碼頭等智慧港口建設。
(七)多措并舉實現高水平交通安全。
29. 完善交通安全政策與監管機制。建立雙重預防機制,出臺省級風險、隱患評估細則,推動行業安全監管向事前預防轉型。推動建立保護區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壓實相關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開展異地運營車輛監管機制研究,建立道路客貨運輸企業、車輛、駕駛人信息共享和應急聯動機制。推動重大事故隱患信息共享,實行清單制管理并動態更新整改落實情況。完善行業安全法規制度,加快修訂《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關于公路水運工程平安工地建設的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深化完善珠江流域及瓊州海峽區域執法協作機制,協同開展專項執法工作。加強基礎管理制度規范化建設,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和聯動制度,嚴格落實安全監管工作責任規范,全力推進安全監管工作系統化、規范化、精細化。
30. 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本質安全水平。深入推進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范,引領推動工程質量持續提升。開展公路水運工程質量安全行業監管現代化體系研究,完善質量安全監管體制機制,提高監管效能。強化公路管養質量監管,推進管養平臺質量安全監管系統開發與應用。完善鐵路建設工程監管體制機制和管理制度,開展地方鐵路建設監管行政處罰委托執法試點。深入推進施工安全管理標準化,進一步修訂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強化教育培訓,著力推動平安工地建設全覆蓋。進一步提升造價管理水平,促進公路、鐵路、水運工程建設領域造價與質量、安全、進度要素全面協同,完善全過程造價管理機制,做好可行性研究和綜合成本收益核算,合理確定、有效控制工程造價。
31. 強化交通運輸安全與服務管理。深化“兩客一危一重”車輛智能監管系統應用,建立健全車輛智能監管運行服務工作規范,完善車輛智能監管技術標準體系,推動道路運輸安全智能監管標準化。深化數據融合應用,推動道路運輸安全發展。深化危險品運輸電子運單全過程全鏈條管理,優化新業態聯合監管機制。加強重點水路客運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縱深推進規范水路客運船舶船岸靠泊問題整治,強化對港澳航線、郵輪以及瓊州海峽等重點航線的監管。加強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共治,推動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建設省鐵路運營監控調度指揮平臺,提升鐵路運營安全水平。加強軌道交通信息化建設及應用,提升軌道交通建設、管理、運營以及安全生產及應急處置能力。
32. 加強公路養護管理與行政執法。建立健全公路養護管理體系,強化公路運營領域安全治理。建立重點管控邊坡、橋梁、隧道等清單,鼓勵應用自動化監測和預警新技術,提升公路基礎設施防災抗災能力。開展高速公路安全韌性評估和在役高速公路設計回溯,研究制定路基防護及排水設計的地方標準。加強大件運輸事中事后監管,推動大件運輸通行監管智能化。做好干線路網運行監測,加強聯網收費系統網絡安全監管,保障高速公路通行安全順暢,持續做好重大節假日“保安全保暢通優服務”工作。加強交通行政執法及跨區域聯合執法建設,推進執法全過程記錄(指揮調度)系統應用。推進執法站所標準化升級改造,加強公路超限不停車監測點管理維護,開展數字治超監管場景開發應用,不斷提升執法效能。加強船舶碰撞橋梁等重大風險防范,深化船舶智能監管系統應用,完善船舶碰撞橋梁雙重預防機制。
33. 建立健全交通運輸應急保障體系。優化頂層設計,加強應急預案統一規劃、銜接協調,高質量完善交通運輸應急預案體系。優化交通運輸應急管理協同聯動機制,構建完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不斷提升公路應急物資綜合儲備能力,強化重點地區保障覆蓋能力。加強安全應急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強化現場態勢感知設備應用,推動重要交通基礎設施結構健康與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建設。積極推進交通運輸安全應急業務協同平臺和交通運輸省級應急指揮調度工程項目建設,提升交通移動應急通信平臺保障能力。開展廣東省交通運輸省級應急指揮調度工程建設,提升交通應急指揮調度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省級統籌、市負主責、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系統謀劃全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省強化統籌協調、政策制定、督促落實,加強行業監管和技術指導,建立獎懲機制和督導方案。各地級以上市及縣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資金、用地等保障力度,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組織實施、統籌協調和指導監督,研究制定市、縣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明確責任單位,狠抓工作落實。
(二)強化要素保障。對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清單或省級重大項目清單的單獨選址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用地,納入省國土空間“一張圖”管理,爭取由國家配置計劃指標,允許通過市域內統籌調劑、跨市域公開交易、按規定購買省級指標等方式落實水田占補平衡。完善征地拆遷費用公開監督機制,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理念。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統籌用好省級資金補助,研究制定企業投資鐵路專用線、通用機場等建設運營支持政策,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作為交通重大項目資本金安排;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障重大項目合理融資需求,支持企業發行債券募集資金;研究用好政府收費公路統貸統還政策,支持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積極落實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建設公益性基礎設施,規范項目建設階段的政府投資支持和運營階段政府補貼實施路徑,完善價格形成、調整和補償機制;全面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常態化發行,多渠道盤活存量資產,鼓勵民營資本等各類資本積極參與我省高速公路項目建設。
(三)強化實施督導。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狠抓公路、鐵路、水運、機場等重大項目建設,2025至2027年全省公路水路計劃完成投資約6000億元,綜合交通全口徑(含鐵路、機場)計劃完成投資約9000億元。按廣東特色公路港航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模式,合理制定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和計劃,強力推進實施。加強督導調研,強化并聯審批,及時跟蹤建設進展,確保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四)做好宣傳推廣。加大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力度,推進優秀交通文化傳承創新,做好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現代交通重大工程的保護利用和精神挖掘,講好交通故事。加強交通安全、交通文明方面的宣傳,營造文明交通、安全交通發展環境。采用多種方式宣傳交通行業單位和個人在推進交通高質量發展方面的成績和典型事跡,營造人人關心支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