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的通知》提出,優先推進氣象等高價值數據集向社會開放。但由于氣象數據專業性和復雜性強,一場景一審批模式效率低,導致氣象數據流通利用過程面臨開發難、融合難、眾創難三大難題。廣東省氣象服務中心創新性提出技術中臺和產品中臺“雙中臺體系”,搭建可信數據空間,打造氣象數據要素融合應用“中央廚房”,對氣象數據資源“食材”進行精加工,提供氣象專業算法配置等“廚具”,吸引數商“廚師”眾創開發氣象服務場景應用“名菜”。
一是建設可信數據空間支撐氣象數據匯聚共享。廣東省氣象服務中心整合匯聚廣東省氣象局氣象站點、格點預報數據,并對原始數據加工后形成標準接口,通過可信數據空間支撐氣象數據和農業、交通、城市、應急、海洋等行業數據的融合共享開發和多方安全計算,提供數據資源上架、組件發布和調用等。
二是采用組件化技術推動氣象數據的高效流通。基于“前店”(數據要素流通運營,即產品流通管理系統)+“中倉”(產品倉儲流通,即產品中臺)+“后廠”(數據融合加工,即技術中臺)的全流程工具平臺,封裝氣象數據基礎產品、融合算法、閾值指數、專業報告、卡片圖層和服務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軟件開發工具包)等不同形態的數據產品,實現跨業務和跨系統的產品調用流通。
三是從技術、規范和機制等方面保障數據安全。運用云網安全、數據分級授權、隱私計算、可信數據計算、租戶管理等技術加強數據安全管理,業務上明晰數據產品所屬權、加工權、運營權等產權標注,強化對數據服務企業規范服務。以提供算法工具替代提供數據,從機制上確保“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
四是創新數據、技術和服務支撐交易模式轉變。促進數據服務化,將全量氣象數據專業能力延伸并部署到數據空間,提升“供數”能力。加快技術服務化,通過氣象專業圖層、卡片、算法、模型標準化接口等組件服務和眾創供應,融合供需雙方數據要素,服務按需編排,提升組件復用能力。實現從“賣數據”向“賣工具”、“賣服務”的數據要素交易模式轉變,促進氣象數據與各行業數據的深度挖掘、跨域交互和安全應用,提升氣象數據要素利用效能。
五是提升多元服務產品探索新盈利模式。堅持市場化導向,面向省/市氣象局、行業主管部門、數據服務商、企業、科研院所提供平臺整體銷售、云網算力租賃、眾創數據產品、生態數據產品等服務。強化模式創新,積極探索平臺銷售、服務運營、產品銷售分成等多種商業模式,提升商業變現能力。基于氣象局和運營商的聯合優勢,推廣復制平臺建設經驗,分場景分行業分區域授權氣象數據平臺內合規開發利用,吸引數據服務企業融入眾創生態,拓展氣象產品市場。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