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品牌專欄】近日,博覽中心又有了場館運維數字化新工具: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聯合海康威視,全新搭建物聯數據底座,著力打造場館數字孿生,建成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設施運維平臺并投入使用,以更高效的運維響應速度,實現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的提升。
每年舉辦130余場知名展覽會,吸引700余萬名海內外客商,一直以來,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秉承“專業智慧,領先服務”的理念,為各行各業搭建展示交流的重要平臺。
數十萬平米的博覽中心,數字孿生一屏總覽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坐落于浦東,展館擁有17個單層無柱式展廳,室內展覽面積20萬平方米,室外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是實打實的超大型展館。
“繞著外圍走一圈都得一兩個小時,我們運維人員還要逐一查看場館各處的設備狀況,光靠雙腿走、雙眼看、雙手抄,沒法及時發現問題,工作強度也很大。”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設施運維部相關負責人提到,“借助數字孿生技術,我們以一種更直觀、更高效的方式,來輔助場館運維管理。”
通過3D建模重塑,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構建了1V1的數字孿生,把展廳、會議中心、園區道路,以及各類設備設施,都“搬”到了三維空間,建立起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映射,實現整個博覽中心的 “一屏總覽”。
這就相當于一個“數字駕駛艙”,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第一視角,查看設備狀態、能耗數據、消防態勢等等,借助平臺隱患識別及智能預警功能,實時聯動運維人員快速響應并處置問題,讓運維難點迎刃而解。
(注:圖中數據僅為功能示意)
上萬個星羅棋布的設備,在線監測精細管理
設備設施默默支撐著整個場館的正常運行,它們加起來是個不小的數目。“自2001年開業以來,我們的設備也在逐步迭代更新,這套平臺的搭建,讓原有一些手動的備案和登記工作自動化、在線化,這大大節省了我們的工作量,讓我們的精力更聚焦,業務更精準高效。” 設施運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平臺通過資源空間映射,建立統一的設備設施臺賬,新增設備也能一鍵接入,進行系統分類與管理。設備在場館的分布也一目了然,平臺以不同顏色展示設備在離線狀態,并對各類設備的在離線率進行排行。
“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楚知道哪些設備掉線了,哪些設備長期運行不穩定,需要特別維護或者更換,在平臺就可以直接派發報修工單。”
能耗 “查得快、算得清”,助力打造綠色會展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一直注重綠色辦展,其中在設備設施方面,除了升級LED燈、空調系統等一系列舉措,還通過“自動化抄表”的方式來更好管理能耗。
自動且準確的用能數額統計,是管理能耗的基礎,也為費用結算提供了精確依據。以每場展會開始/結束,各自抄表一次來算,一年130多場展會,就需要抄表260余次,而場館總計有近500個電(水)表,如果用傳統人工抄表的方式,是一項相當繁重的體力活。設施運維部相關負責人說: “場館實現自動抄表以來,效率提升了,數據更精準了。”
平臺通過物聯網關接入智能電(水)表,獲取讀數并周期性自動生成能耗報表,實時監測展會用電、用水情況,分析不同區域的能耗數據,統計場館的用能變化趨勢。當出現用能異常,平臺將及時預警,通知運維人員檢查處理。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報表支持回溯,提供歷史數據查詢。
讓能耗“算得清、查得快”,也能更好滿足主辦方“節能環保、綠色零碳”的辦展需求,助力打造綠色會展。
事件響應智慧加速,線上巡檢高效省力
杜絕安全事故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發現隱患,將其消滅于萌芽當中。博覽中心借助海康威視場景數字化產品,讓響應處理智慧加速。
以展覽供電來說,每個展廳都分別布設了機房,機房內部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轉,關系著展臺的聲光展示和互動體驗。海康威視熱成像相機,負責對這些場景的實時溫度進行監測。當區域溫度超過閾值時,進行報警并聯動可視化畫面,幫助安保人員及時確認現場情況并攜帶相應裝備,加快響應速度,防患于未然。
此外,通過平臺的線上巡檢功能,在預設的路線上以三維漫游的方式,對場館內的機房、消防通道、電梯間等重點場所進行線上巡檢,可自由調取巡檢路線沿途的相機畫面,實時線上了解現場真實情況,讓巡檢更高效、更省力。
“該功能上線以后,解決了日常巡檢費時費力、容易遺漏或發現不及時等難題。” 設施運維部相關負責人說。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設施運維平臺的建成與投入使用,正在以更高效的運維響應速度,為新一年的會展舉辦助跑添力。
未來,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也將攜手海康威視持續拓展數字化應用,在設備設施運維、智慧會議室、場館綜合運營等業務場景發力,打造更加高效、綠色、智能的會展場館,護航每一場不可錯過的行業盛會,也為會展行業場館數字化提供實踐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