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2024 年,安全消防在國家整體安全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一系列政策法規。新聞熱點緊密交織,順應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業態多元化以及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提升了全社會的消防安全效能。
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進展情況匯報
12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進展情況匯報,指出要壓實安全監管責任,持續深查徹改本行業本系統重大風險隱患,全鏈條堵塞漏洞、監管到位,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要強化標準引領保障作用,進一步健全標準體系、提高標準要求、強化標準實施。要做好歲末年初安全防范,強化重點時段、重點場所、薄弱環節隱患排查和安全管控,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召開中央建筑企業安全生產形勢分析會
12月12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召開中央建筑企業安全生產形勢分析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報近期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形勢,推動深刻吸取事故教訓,深入推進建筑行業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
新版全文強制國家標準《重大火災隱患判定規則》征求意見
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的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國家消防救援局組織有關單位開展了《重大火災隱患判定規則》強制性國家標準的修訂編制工作。現將修訂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25年1月2日。
應急管理部關于印發《應急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的通知
為指導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規范行使應急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扎實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經應急管理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11月1日《應急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印發。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使用量呈增加趨勢,為群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時常引發火災事故,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或違規改裝、更換
鋰電池極易引發安全事故。日前,全國電動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專班辦公室發布關于印發《居民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管理指南》的通知,對電動自行車掛牌登記停放充電等問題提出新的規定。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
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固本之策,是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和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強化基層應急基礎和力量,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線,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提出此意見。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公布《先進安全應急裝備推廣目錄(工業領域2024版)》
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關于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的通知》“實施本質安全水平提升行動”部署,經企業申報,地方、央企和有關行業協會推薦以及綜合遴選,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公布了《先進安全應急裝備推廣目錄(工業領域2024版)》。
工信部舉辦2024國家應急通信防汛專題演練
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2024國家應急通信防汛專題演練,部總工程師趙志國擔任演練總指揮長并現場總結點評。趙志國強調,當前全國已進入汛期,信息通信行業要以此次演練為契機,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實國家防總和部黨組工作要求,切實提升網絡容災抗毀能力、應急保障隊伍專業實戰能力、裝備創新保障能力、基層保底應急能力,強化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緊抓細抓實防汛救災應急通信保障工作,為做好防大汛、救大災、搶大險提供有力支撐。
《關于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運輸服務和安全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印發
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應急管理部、國家消防救援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運輸服務和安全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明確,強化動力鋰電池源頭安全監管。加快修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完善動力鋰電池安全技術要求,明確動力鋰電池熱失控安全性能指標和測試方法,提升動力鋰電池本質安全水平。發布實施《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和《鋰離子電池行業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強化鋰電池安全和質量管理相關要求。制定出臺動力鋰電池運輸安全分級管理要求,明確不同運輸等級動力鋰電池托運條件核驗、承運要求、運輸通行要求、運輸管控措施等。
《兒童福利機構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發布
由民政部制定的《兒童福利機構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正式發布。《判定標準》明確兒童福利機構重大事故隱患主要包括房屋建筑重大事故隱患、設施設備重大事故隱患、相關資質不符合法定要求、日常管理重大事故隱患、其他重大事故隱患等五方面內容,并介紹了這五方面重大事故隱患的具體情形,如未建立消防、應急等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實相關安全生產責任制便屬于日常管理重大事故隱患。
多項安全應急裝備被列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24年版)》
9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24年版)》,以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發展和推廣應用,加強產業、財政、金融、科技等國家支持政策的協同。
《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期間公路預警響應全過程管理工作的通知》印發
8月,交通運輸部聯合公安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期間公路預警響應全過程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強公路的管理、管控、管制,做到應停盡停、應關盡關、應撤盡撤。
《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
7月31日,國務院印發《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在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計劃》提出以消防、安防等配套設施更新為重點,扎實推進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在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中,《計劃》提出同步加強物聯感知設施部署和聯網監測,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現代化。
3項防災減災救災領域重要國家標準發布
2024年上半年,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救災帳篷 通用技術要求》(GB/T 44010-2024)《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技術規范 第1部分:房屋建筑》(GB/T 44011.1-2024)《基層減災能力評估技術規范》(GB/T 43981-2024)三項國家標準。
《電力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印發
6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電力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旨在完善電力網絡安全事件應對工作機制,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最大限度消除電力網絡安全事件帶來的危害和影響,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
《關于實施公共安全標準化筑底工程的指導意見》印發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公共安全標準化筑底工程的指導意見》。該意見要求,到2027年,基本建成結構優化、科學合理、國際兼容的公共安全標準體系,標準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標準化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標準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
《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等3項強制性國家標準批準發布
上半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公告,批準發布《醫用玻璃體溫計》等34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和1項國家標準修改單。其中GB 4715-2024《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GB 4717-2024《火災報警控制器》、GB 17945-2024《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3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將于2025年5月1日實施。新標準由應急管理部歸口管理,委托TC113SC6(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火災探測與報警分會)執行。此次新標準的發布,標志著消防領域的規范化、標準化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學好用好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的通知》印發
4月15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學好用好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的通知》印發。該通知要求,充分認識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的重要意義;督促指導生產經營單位學好用好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督促指導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學好用好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將學好用好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作為精準執法和行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強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宣貫解讀,不斷提高標準質量。該通知強調,要將推動學好用好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作為本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重要內容和安全生產年度重點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認真謀劃、扎實推進。
《應急避難場所設施設備及物資配置》公布
應急管理部公布了《應急避難場所設施設備及物資配置》行業標準。標準提出,要與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和多種應急避難資源共建共用的要求相適應,明確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各級避難場所設施設備及物資配置應根據依托場地條件,滿足分級管護、應急避難服務保障需求,兼顧跨區域人員轉移避險安置需求。與相關級別對應的緊急、短期、長期避難場所內的設施設備及物資,應根據規劃和功能設計合理配置。同時,具體提出了應急集散、應急宿住、指揮管理等25類功能設置、設施設備及物資配置的技術要求。
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印發加強森林草原火災預警監測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新形勢下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意見》,指導各級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及其成員單位統一認識、形成合力,建立科學、規范、高效的全國森林草原火災預警監測體系,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日前印發了《關于加強森林草原火災預警監測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
《關于加強礦山應急救援工作的通知》印發
3月1日,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印發《關于加強礦山應急救援工作的通知》(礦安〔2024〕8號)。
該通知要求,在強化應急救援準備方面,加強應急物資裝備建設。礦山企業應當根據本單位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特點和危害,配備必要的滅火、排水、通風等救援裝備和物資,地下礦山還應建立通訊聯絡、壓風自救、供水和應急廣播等應急救援設施。礦山企業應當對救援設施、裝備和物資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保證正常運轉使用。尾礦庫“頭頂庫”企業應當建立應急廣播等通信系統,確保應急指令能第一時間傳達至影響范圍內的所有人員。
《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
1月21日,國務院安委會印發《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著重在安全理念、安全責任、安全規劃、安全法治、安全標準、安全科技、安全工程、安全素質等方面補短板、強弱項,切實提高風險隱患排查整改質量。
兩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應急機器人發展的指導意見》 1月4日,應急管理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應急機器人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研發一批先進應急機器人,大幅提升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設一批重點場景應急機器人實戰測試和示范應用基地,逐步完善發展生態體系;應急機器人配備力度持續增強,裝備體系基本構建,實戰應用及支撐水平全面提升。
2024年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要求大力發展應急產業
1月3日至4日,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要求,應急能力要強體系、聚合力。建強各級應急指揮部體系,堅持系統觀念、實戰牽引、科技賦能,強化應急指揮場所功能建設,健全工作機制,提升保障能力,基本形成部省市縣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應急指揮部體系;打造綜合救援攻堅力量,加強救援力量和裝備配備,提升快速機動響應能力,全面提高應對復雜任務的實戰本領;深化實施“智慧應急”戰略,大力發展應急產業。
《工業互聯網與電力行業融合應用參考指南(2024年)》印發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互聯網與電力行業融合應用參考指南(2024年)》。該指南介紹了發電集團安全生產一體化智能管控平臺。該平臺支撐了安全生產、狀態檢修、技術監督等業務應用。以專家規則和智能診斷技術為支撐,整合在線監測、巡點檢、試驗檢驗測量等數據,對設備運行指標進行智能狀態評估、預警和診斷,實現設備“數據→狀態→計劃→執行→狀態更新”全過程管理;依托統一的業務功能和全面整合的數據,利用物聯網、三維可視化、人工智能等技術,與視頻監控、門禁等深度融合,建立了人員定位、風險區域管控、作業過程監管、違章行為識別、智能巡檢等擴展應用,全面加強人員和設備安全管控。
在未來,隨著社會的持續進步與技術的不斷革新,科技推動消防事業邁向更高水平的安全與發展新境界,以適應日益復雜多變的消防安全挑戰,保障社會各界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