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地處銀川平原北部、寧夏引黃灌區下游,現有耕地面積122.24萬畝,鹽堿化耕地面積12.19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9.97%。鹽堿(漬)化耕地面積較大,分布廣、地力差,是制約當地糧食生產的主要因素。為破解引黃灌區土壤鹽漬化制約生態經濟發展等難題,平羅縣搶抓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機遇,構建數字鄉村“一張圖”、鹽堿地改良數字平臺、水肥一體智能化灌溉系統等,推進鹽堿地“資源”的科學合理開發利用。
一是優化數字鄉村“一張圖”,提高產業融合水平。“一張圖”整合對接智慧農業、鹽堿地改良等各類應用平臺,匯聚數字產業、土地資源交易、農機作業、鹽堿地治理等各類數據資源,實現信息查詢、可視化展示、統計分析、趨勢研判。“一張圖”依托物聯網、
大數據、GIS地圖等技術應用,匯聚全縣數字產業、產權流轉、土地資源交易等數據資源,構建橫向集成、縱向貫通、全局共享的數字鄉村數據服務體系,以可視化形式呈現全縣鄉村產業發展、村居環境、鄉村治理等發展動態,為鄉村產業發展決策提供數據支撐。截至目前,共對接聯通10個系統平臺、整合共享土地產權交易、畜牧產業發展等15大類業務700余項數據。
二是建設鹽堿地改良數字平臺,實現鹽堿地治理數字化。針對平羅縣鹽堿地生態節水、精準改良工作需求,在寶豐村示范區建設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優化建設土壤墑情、鹽分、養分及水質監測等7大類共57臺物聯網監測設備、20臺互聯網視頻采集設備,依托數據平臺對試驗示范區土地水資源利用、土壤環境變化、作物長勢變化進行數字化監測和精準調控,優化鹽堿地治理方法,提高鹽堿地治理質量和科學化水平。
三是建立水肥一體智能化灌溉系統,提高節水效能。根據寶豐村示范區農作物生長環境的實時監測情況,智能調節灌溉水量與灌溉頻率。通過對土壤養分及墑情、氣象、進出水質數據進行自動分析及人工判別,實現水肥一體化精量灌溉,有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作物產量,相較傳統灌溉平均節水50%以上,增效20%以上。
通過開展縣域數字鄉村“一張圖”系統應用,為提高全縣農業生產智能化、服務便捷化、治理數字化水平奠定基礎。項目實施兩年后,寶豐村示范區內土壤全鹽含量降低30%以上、pH值降低5%~10%,單位面積土地經濟效益提高20%以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