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10月18日,湖南省數據局發布了首批50個“數據要素×”典型案例,集中展現了有關單位推動數據要素協同優化、復用增效、融合創新的生動實踐。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激勵各方主體積極參與,打造更多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彰顯數據要素賦能經濟發展的乘數效應,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我們將推出“數據要素×”典型案例系列宣傳解讀。
祁陽浯溪摩崖石刻是國務院1988年公布的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集中保存自唐代至民國的摩崖石刻505方(全國6905方)。目前,摩崖石刻因被侵蝕,變得模糊甚至消失,亟需先進數字化技術進行搶救性保護,而摩崖石刻數字化缺乏標準和產業化應用,數據要素效能未能得到充分釋放,探索有效保護并可持續利用的新路徑迫在眉睫。馬欄山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數字采集-數字修復-二創開發-傳播展示-產業應用”的國內首個石碑石刻數字化全鏈路解決方案,以數據要素賦能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播利用,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文博數字化應用新樣板,填補了國內空白。
一是創新數據采集與修復技術,讓消失的文字重見天日。運用光照矩陣數據采集和計算機視覺計算等技術,從數十個方位對每塊石碑采集上百張照片,結合光線變化、圖片疊加、算力支撐等系列工藝和技術組合,實現痕跡辨識度0.01mm的高精度數字成像,為浯溪碑林505方摩崖石刻集體申領數據“身份證”,建立起石碑石刻數據全信息模型,打造摩崖石刻獨特元數據方案。截止目前,已完成石碑數據采集及修復220方,石碑石刻文化梳理及知識圖譜建立220方。此項技術已應用于長沙博物館、太原太山博物館等省內外多家博物館。
二是搭建石碑石刻數據服務平臺,激活研究和產業價值。通過文化梳理、知識結構化和二維、三維圖形處理,打造涵蓋多媒體數據層、科學影像層、數字修復層、元素解構層、文化釋讀層、文獻研究層、知識圖譜層共7層24類數據的“石碑石刻數字芯片”,將數據匯入中國石碑石刻產業服務平臺,服務社會研究與產業化使用。首批已匯集浯溪505方摩崖石刻數據入庫,并以此為起點,匯入中國石碑石刻數據,建成中國石碑石刻保護應用之數字底座。
三是提供數字化展示與文旅公共服務,賦能文博文旅文創深度融合發展。充分激發摩崖石刻數據要素活力,創新打造線上線下消費場景,讓數據用起來,讓文物活起來。基于石碑石刻數據資源,開發《大唐中興頌》系列數字藝術作品,進行石碑復刻和
3D打印,策劃“中興頌”主題摩崖石刻數字藝術展覽,助力中華文化出海。運用虛擬引擎等技術,首次建構出摩崖石刻沉浸式虛擬場景,涵蓋了浯溪及全國的重點摩崖石刻。聚合全國摩崖經典,規劃設計全球第一家摩崖石刻專題數字博物館,以“小城市、大文化”帶動當地文旅發展。2024年5月23日,數字修復版顏真卿《大唐中興頌》成果亮相深圳文博會,獲得行業好評,觀眾可通過裸眼3D大屏清晰目睹顏真卿書法筆觸,感受書法藝術、了解石刻文化。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